|
助听器验配体会 |
|
武力 王艳玲
听力障碍乃是影响健康,影响社会交往,甚至影响生活质量的很重要的问题。助听则是听力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要科学地评价患者听力损失性质、程度,科学地验配助听器,使患者在康复听力的同时解除其心理障碍。笔者在1996~1997年助听器验配实践中,成功配戴208例听力障碍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208例中传导性聋62例,感音神经性聋81例,混合性聋65例。按国内听力分级:轻度(26~40dB),中度(41~55dB),中重度(56~70dB),重度(71~90dB),极重度(>90dB)。传导性聋62例听力损失26~55dB(轻中度),语言理解率(SDC)基本正常;感音神经性聋81例和混合性聋65例听力损失26~90dB(轻中及重度)。
2 助听器验配方法
自1938年至今,助听器从盒式、眼镜式、耳背式到耳内式。助听器的电声特性分为:最大声输出(饱和),最大声增益,等效输入噪声,信噪比,谐波失真,最大音灵敏度,自动增益控制。各种助听器的电声特性不同,所反应的性能不一,适合不同的听力障碍者。订制机还可根据不同需要配上高低频截止器(HC、LC)及增益(gain)装置。非订制机有削峰装置(PC),自动增益装置(AGC),压缩线路(K-AMP)。我国助听器验配工作起步晚,但发展快。近20年时间,从助听器的第一代已到第四代,使选配范围较为广泛。选配程序如下。 2.1 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定,语言测听在助听器验配过程中除接受阈值外,均应常规检测不适应响度(UCL)及语言的最适阈(MCL),语言识别得分(SDC)。另外,阈上功能测试可确定听障碍者有无重振现象。听障碍者的动态听阈范围,特别是感音神经聋患者,通常较正常者狭窄,应严格检测UCL。所选配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不超过UCL 10dB。在选配程序中,还应计算平均听阈(PTA)与0.5及3 K的差值,即斜率(Slope),将其与MCL测试中的斜率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选助听器性能。
2.2 选配助听器:验配技术人员根据测听结果与助听器电声特性综合选择或由患者自行决定(如盒式、耳背式助听器)。双耳听力障碍者应双耳佩戴,否则方向性较差,且声感单调。双耳重度聋者,坚持单耳佩戴,选择听力较好耳;轻至中度聋者,选较差耳;双耳听力损失相同时,选配有较好辨别能力耳,或选择纯音听力曲线较平坦、较广的动态范围,最满意的区域(平均50~80dB听力级)。
2.3 初选助听器的参考公式:根据听力损失性质,用不同的增益公式。 2.3.1 传导性听力损失:选用“全增益公式”,即所选助听器的最大增益量应等于或稍大于PTA。平均增益可根据语言测听综合考虑。若平均增益50dB左右,Slope 12,需配有HC、LC。
2.3.2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用“半增益公式”,即所选助听器的增益应等于或稍大于1/2PTA,平均增益量宜在35~40dB,或30dB。如患耳有明显的重振现象,除选用PC外,还可选用有AGC或K-AMP的助听器。为了减少“自听过强”和提高“语言可懂度”,有条件者还可选用有“自动信号处理”、“动态语言处理”或“全自动多焦点”等装置的助听器。
2.3.3 混合性听力损失:一般选用“2/3增益公式”。如气导损失为70dB,至少应选择增益为45dB以上的助听器。所选助听器最大声输出不宜超过患耳的“不适响度级”10dB。带有PC和AGC装置的可按需调节。选择频率范围:听阈曲线较平坦,宜选用频率范围较宽的助听器。如听力曲线为上升型、下降型或陡降型,应选用有频响调节的助听器。
2.4 助听器的调试:①主观法。戴上初选的助听器和耳模,调节增益(音量)控制钮和频响调节装置,比较各钮在不同位置的听阈和SDC,再把PC钮调到最小,把增益控制钮调到最大,戴上助听器。靠近助听器大声讲话。逐渐调节PC钮,使最大声输出增大,直到患者感到不能耐受。此时已达到不适响度级,不要再增大输出。若一开始就不能耐受,就把增益控制钮调小一级;若还不能耐受,说明此助听器不适合,应换功率小的。逐渐把增益钮旋小,听距1 m的正常谈话音,直到最适响度。②客观法。用真耳测试仪测量,是将计算机化探管[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50例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商测定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