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的护理 |
|
王红 罗新民 胡永华
摘要 对20例住院飞行人员进行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鉴定其耳气压功能,为飞行人员停、放飞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耳气压功能良好1例,尚好3例,较差6例,不良10例。护理要点:①检查前做好低压舱监护仪和急救物品等安全准备,嘱受检者保证睡眠及合理饮食,针对飞行人员的不同心理状况,消除人为因素干扰,指导掌握耳气压平衡动作;②进舱后严密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备好提示卡片,加强舱内外联系,调节稳定受检者情绪;③受检后关心安慰有不良反应者,陪同其进行耳鼻喉科检查,保证检查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护理
Key words personnel flying; cabin decompression; barolrauma function; nursing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是飞行人员的多发病之一,常易反复发作影响飞行,甚至停飞。在现役飞行人员中,因耳气压功能不良停飞者占耳鼻喉疾病停飞人数22.4%,占整个医学停飞人数2.2%。低压舱检查是鉴定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较为准确的方法[1],已成为飞行人(学)员体格检查和鉴定不可缺少的项目。我院1991~1998年对20例住院飞行人员进行耳气压功能检查和鉴定,其方法和护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6~39岁,平均33岁。飞行时间600~3 100h,平均1 782.5h。其中飞运输机16例,歼击机2例,教练机2例。原病史中鼓膜内陷11例,过敏性鼻炎1例,鼓膜穿孔1例。飞行中有耳痛、耳鸣、头痛等症状>3年者10例(均为运输机飞行员,飞行1 100h以上);有上述症状1~3年者6例(运输机4例、教练机2例,飞行600h以上);<1年者4例(运输机2例、歼击机2例,飞行在1 000h以上)。
1.2 方法:受检者端坐在低压舱内,戴好耳机和送话器,行心电监护;舱内模拟飞行时气压变化,以30m/s速度上升到5000m, 停留3min,然后以15~30m/s的速度降至地面。如受检者耳压痛严重,采取耳气压平衡动作无效,则放慢下降速度或暂停下降,必要时再急速上升500~1000m,待症状缓解后,再以2~10m/s速度降至地面。出舱后立即检查鼓膜,根据鼓膜变化、舱内主诉、既往史,综合判定耳气压功能。 判定标准:①良好(无主诉、鼓膜无充血);②尚好(下降中无主诉、检查鼓膜可见锤骨柄和松弛部有轻度充血);③较差(下降中有耳痛、耳鸣和听力下降等主诉,检查鼓膜可见松弛部、锤骨柄及周边部充血);④不良(下降中有剧烈耳痛和听力锐减的主诉,出舱后可见鼓膜呈弥漫性充血,甚至鼓室内有渗液、积血或鼓膜破裂)。
2 结果
20例中耳气压功能良好1例,尚好3例,较差6例,不良10例;检查中19例出现耳压、耳痛症状,出现症状最早在4800m,于3500~700m时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听力下降4例,头痛、头昏、恶心、出汗、眩晕等不同症状10例。
3 护理
3.1 检查前准备:保证检查中的安全关系到飞行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或继续飞行的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检查前各项监护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通知受检者安排检查日期与时间,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检查前保证充足睡眠及当日饮食等事项。 飞行人员来检查时要热情迎接,主动介绍舱内外环境及有关医护人员,消除陌生感。观察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了解其心理状态。对飞行人员初次进舱担心耳压、耳痛等,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以缓解其紧张、忧虑情绪;对主诉多、异常体征少者,要深入了解是否既有情绪又有疾病交织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主持检查医师,防止人为因素干扰鉴定结论。
3.2 舱内护理:受检者进舱后,麻黄素滴鼻,戴好耳机与送话器,与舱外主持医师通话,保持舱内外联系,连接心电监护仪,介绍检查程序,认真指导其掌握中耳平衡动作要领(捏鼻鼓气、吞咽、运动软腭等)。嘱其在下降过程中,可不停地嚼口香糖作吞咽动作,或大声朗读报纸、书刊,开放咽鼓管,分散注意力,以顺利完成检查;如鼓膜不能鼓出,耳压痛明显不要强行捏鼻鼓气,应立即报告主持医师,以免引起内耳气压性创伤[2]。 关闭舱门检查开始,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舱内受检者的情绪反应,详细记录主持医师指令与受检者主诉。当受检者诉耳痛、听力下降时应出示写有“开始下降”,“现在暂[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下一个医学论文: 助听器验配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