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临床分析 |
|
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常造成误诊和漏诊。我们通过对205例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
PM/DM为北京协和医院1980~1996年住院患者20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 1.肢带肌(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及四肢近端肌肉)和颈前肌呈现对称性软弱无力。 2.肌肉活检示病变的横纹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再生以及单核细胞浸润等。 3.血清肌酶谱(CK、AST、LDH等)升高。 4.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5.皮肤特殊性皮疹(包括上眼睑紫红色斑和眶周为中心的紫红色斑;掌指关节伸面的Gottron丘疹等)。 6.判定标准:①确诊PM:符合前3~4项(DM加第5项);②很可能PM:符合前3~4项的2项标准(DM加第5项);③可能为PM:符合前4项中的一项标准(DM加第5项)。 其中PM 70例,DM 135例。205例中男性74例,女性131例,男∶女=1∶1.9。年龄2~72岁,平均40.3岁,其中16岁以下者14例,16~60岁者175例,60岁以上者16例。病程最短24天,最长16年,平均20个月。
结果
一、首发症状 高热9例,呼吸困难6例,吞咽困难3例,雷诺征4例,心肌炎2例,四肢关节痛2例,肿瘤2例,肌痛肌无力126例,皮疹51例。 二、内脏损害 1.心脏: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148例,其中54例(36.5%)异常:ST-T改变28例,心律失常17例,左室舒张功能下降2例,房室扩大9例,心包积液8例,心衰4例。 2.肺: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咯血等。205例中57例(27.8%)发现肺部病变:肺间质病变18例(9.0%),平均在发病后7.7个月(4个月~2年);肺纤维化10例(5.0%),平均在发病后21个月(8个月~5年);肺部感染29例(14.1%),其中吸入性肺炎3例、细菌性肺炎22例、军团菌肺炎1例、粟粒性肺结核3例(均在激素治疗后出现)。胸水7例(3.5%)中除本病所致外,2例为癌性,2例为结核性。205例中6例肺功能异常,1例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为弥散功能障碍及4例限制性通气障碍。 3.消化道:有消化道表现者共57例(27.5%),其中吞咽困难37例、呛咳7例、声嘶发音困难2例、腹痛5例、肝脾肿大5例。79例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有病变者22例,其中咽部运动缓慢7例、食道蠕动减慢4例、胃十二指肠蠕动缓慢2例、小肠蠕动缓慢2例、上消化道溃疡2例、食道憩室2例及十二指肠憩室1例。 4.血液系统:185例中白细胞增高32例,血红蛋白减少2例,其中1例为溶血性贫血,1例为缺铁性贫血。 5.肾脏:6例有微量尿蛋白(15~75mg/dl),且为一过性,经治疗后消失。血尿1例为膀胱癌所致,最终因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死亡。除该例外,全部病例肾功能正常。 6.神经系统:周围神经损害20例(10%),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感觉减退,无中枢神经损害。 三、伴发疾病 1.肿瘤:9例(4.4%)并发肿瘤,7例为PM,2例为DM。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9岁。确诊至发现肿瘤时间平均11个月,最长者2年,最短2个月。9例肿瘤中鼻咽癌2例,胃癌、肺癌和淋巴瘤各2例,性质和部位不明的转移癌1例。 2.结缔组织病:合并干燥综合征5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及进行性系统硬化症3例。 四、抗Jo-1抗体 共测定48例,6例(12.5%)为阳性,其中3例合并胸水,1例军团菌肺炎,1例咯血,4例经X线和/或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有肺间质病变。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角膜疾病的诊断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北京市各级医院哮喘治疗药物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