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脑卒中的重症监护

监测。缺血性中风的脑水肿和占位效应的处理:①将头部和上身抬高20~30度,摆好体位防止压迫颈静脉;②避免采用可能掩盖症状或诱导神经功能恶化的措施,避免应用含糖静脉注射液和半张液;③高渗治疗:甘露醇弹丸式静脉注射,保持血渗透压>310mmol/L,可辅用速尿或用甘油制剂替代甘露醇;④气管插管轻度过度换气,换气到CO2分压为4 kPa,手术前过度换气是有力的支持性治疗;⑤必要的早期减压手术能减少死亡率而不增加存活者的残疾程度。
  4.高血压的治疗:平均动脉压是脑灌注的重要因素,正常脑灌注在8~20 kPa,脑血管阻力的自身调节使脑血流基本恒定。长期患高血压的中风患者,自身调节曲线的下限上调至10~13 kPa,这些患者在平均动脉压低于13 kPa时就有脑灌注不足。某些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下降2 kPa以上超过24小时时就可出现脑灌注不足。急性中风时脑的自身调节常受损,平均动脉压轻度下降可致脑血流减少。缺血性中风发生24~48小时后血压可自发下降。基于以上事实,Hacke等建议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不必常规降压治疗,若连续两次测量发现收缩压>29.3 kPa或平均压>18.7 kPa则需要处理,且不应使收缩压低于21.3 kPa。Lisk等认为: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压在21.3/17.3 kPa以下时不能用降压药物,舒张压增高是主要的降压指征;脑出血患者血压保持在21.3/13.3 kPa左右为宜,不应低于平常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收缩压在18.7~21.3 kPa为宜,平均动脉压不能超过14.7 kPa,原有高血压者可放宽到16 kPa。合适的降压药物包括拉贝洛尔、甲基多巴、乌拉地尔等。硝普钠和硝酸甘油能增加颅内压,使脑缺血加重。
  5.其它问题的处理:体温增高应给解热药物及冰袋降温,如有感染迹象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中风病人由于昏迷、卧床、误吸等原因易并发肺部感染,其中昏迷患者的50%、死亡患者的20%~39%患有肺炎,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呼吸管理是处理的关键。中风急性期常出现高血糖,可加重病情,空腹血糖水平高于13.9mmol/L时应予胰岛素治疗,建议肠外营养所含的葡萄糖每天不超过40g,但血糖维持在5.5~11.1mmol/L是必要的。大约10%~14%的中风患者发生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重者出现明显的低渗性低钠血症,可加重脑水肿,故应予纠正,但要避免纠正过快,防止桥脑中央髓鞘溶解。急性低钠血症可给予3%盐水和速尿输入以快速纠正,使血钠浓度以每小时1mmol/L速率上升,但在发病的第一个24小时内,血钠纠正不应超过130mmol/L。慢性有症状的低钠血症也应纠正,但血钠上升速率应低于每小时0.6mmol/L。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以及血钠低于120mmol/L者应避免使用高渗盐水。每天监测钾水平,建议每日静脉补钾20~60mmol/L。神经原性肺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是中风的两个严重并发症,提示病变波及下丘脑,应注意预防和早期识别,前者治疗以利尿和降低肺动脉压为主,后者以抑酸和局部止血为主。急性中风患者都有发生静脉血栓或肺梗塞的危险,可应用小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及早期被动活动、穿弹性长袜来预防。如果已出现明确的深部静脉血栓,应予充分的抗凝治疗。若CT显示有大量颅内出血或准备手术治疗者,应避免抗凝治疗而采用间断充气加压治疗。尽早进行理疗、语言和职业康复以改善功能,但预后亦不可忽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诊断的评估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脑电图评估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创伤性脑水肿的在体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