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拉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消退作用的观察 |
|
常艳华 李思娟 杨庆钟 张玉梅
地拉普利为日本武田制药厂生产的第二代ACEI,我们用该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观察其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消退作用,并与吲达帕胺对照,以探讨其疗效。 资料与方法 1.观察对象:原发性高血压(符合WHO诊断标准)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38例,平均年龄51岁,高血压病程4~40年,平均14年。随机分两组,地拉普利组25例,男9例,女16例;吲达帕胺组13例,男8例,女5例。两组年龄、病程、平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经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甲亢、糖尿病、冠心病等。近1年来未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观察方法:①采用日产Aloka SSD-280Ls超声诊断仪,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并按Dereveux推荐的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连续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均值记录)。②用药前两组均停服所有降压药及可能影响观察的药物2周以上,服安慰剂,每日测血压、心率,取末周3次非同日血压均值为治疗前血压。③检查肝功、肾功、糖耐量、血脂、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超声心动图,6周、12周重复上述检查。④地拉普利初始量15mg,每日2次,1周后无效时再逐渐加量,最大为60mg,每日2次;吲达帕胺2.5mg,每日1次,1周后无效时加至5mg,每日1次,疗程12周。观察期间每日测血压、心率,12周末3次非同日血压值为治疗后血压。治疗前后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结 果 1.降压疗效:治疗12周,地拉普利组收缩压由治疗前169.84±12.44mmHg(1mmHg=0.133 kPa)降至145.68±14.12mmHg,舒张压由102.16±6.74mmHg降至87.48±8.17mmHg,总有效率为89%;吲达帕胺组收缩压由治疗前163.5±11.9mmHg降至138.8±12.8mmHg,舒张压由96.2±4.8mmHg降至85.3±7.1mmHg,总有效率为84%。 2.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地拉普利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LVD(mm)分别为50.9±3.6,48.3±3.9,48.5±3.2;VST(mm)分别为11.4±2.2,11.6±2.6,11.5±2.5;PWT(mm)分别为10.8±1.5,10.8±1.3,10.8±1.5;LVMI(g/m2)分别为114.6±37.5,108.0±33.3,108.3±35.4;治疗后6、12周LVD、LVMI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VST、PWT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LVD(mm)分别为44.6±4.5,44.3±3.2,45.1±3.1,VST(mm)分别为11.4±0.8,11.1±0.8,11.0±0.8;PWT(mm)分别为10.8±1.5,10.8±1.3,10.8±1.5;LVMI(g/m2)分别为108.9±22.6,103.2±15.9,105.8±14.7,治疗后LVMI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AngⅡ、ALD改变:地拉普利组治疗后AngⅡ(pg/ml)由79.72±66.91降为57.66±41.22(P<0.05);ALD(pg/ml)由166.27±65.35降为114.57±47.92(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pg/ml)由81.81±44.51降为78.70±68.35(P>0.05);ALD(pg/ml)由103.97±69.92降为100.29±75.65(P<0.05)。 4.治疗12周后两组心率、血糖、肝肾功能、血脂检查无异常改变。 讨 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除长期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外,还与AngⅡ、ALD[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弗雷氏管在圆钝形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激素与惠尔血治疗他巴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比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