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与应激性溃疡 附100例临床分析

楼小琳

  应激性溃疡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5%~25%[1,2]。近年来由于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发病率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我们重点讨论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理及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与预后的影响。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回顾性总结1997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的住院患者,发病时间2小时~30天,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7.2岁,男女比例3∶2,出血部位分别为丘脑、底节区、外囊、桥脑、小脑、脑叶。其中死亡者29例,分别于发病后21小时~13天内死亡。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时间:5例为病后4~13小时;5例为病后3~15天;1例为病后1个月。出血量15~150ml。
  2.治疗方法:除脑出血常规治疗外,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应用制酸制剂西米替丁注射液200mg,稀释于100ml 5%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6小时一次,连续应用14天。
  结 果
  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1%,占第三位;其它合并症分别为肺部感染42%,肾功能损害8%,高热25%,高血糖6%(除外既往有糖尿病者)。
  2.死亡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20.6%(其中基底节出血4例,桥脑出血2例),占第四位;其它合并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肺部感染100%,高热89.6%,脑疝100%,肾功能损害17.2%。无一例因应激性溃疡致出血性休克死亡。
  讨 论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肠道广泛性粘膜病变及溃疡形成的出血性疾病。在应激状态下进行内窥镜检查可发现无论在临床上发生或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上消化道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自然病程一般是10天左右,早期呈现胃肠粘膜的缺血改变,大约30多个小时后缺血区粘膜可出现浅表糜烂,72小时以后则缺血加重,糜烂加深并溃疡形成,溃疡基底部坏死并有出血。一般认为在应激状态下,数小时内几乎所有的病人均可出现胃肠道内广泛的粘膜病变,但真正发展到临床表现出出血者,一般认为不超过5%[2]。以往的观点均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高且预后差。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其它合并症的发生率,且无一例因出血性休克而死亡。在死亡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20.6%,明显高于前者,但多与其它较严重合并症同时存在,而显得相对较轻。这与以往文献中所报道的内镜检查结果也基本相同,即其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不仅与患者的病情有关,且与有无严重的合并症也有关[3]。因此,我们认为应激性溃疡并不是脑出血的直接致死原因。
  应激性溃疡是可以预防及控制的。在我们所统计的病例中,其发病率与以往比较已有明显下降。究其原因:①目前的医疗条件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改善,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整个的病情能够尽早地得到有效的控制。②近年来使用制酸制剂来预防及治疗应激性溃疡,效果显著。需要强调的是,高龄老人合并应激性溃疡者相对较多[3],因老年者多有胃壁萎缩性病变,胃粘膜血液流动性差,一旦合并应激性溃疡则易出现较大血管的出血,所以要严格监测便潜血和胃管抽吸胃液检测潜血,以便及早发现,给抢救创造时机。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影响了中枢至胃的途径,二是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浓度有关,其结果导致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此为造成应激性溃疡的最基本条件。■

作者单位:楼小琳(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 邮政编码 100029)

参考文献:

[1]毛伯镛,刘艳辉.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324.
[2]王在同.应激性溃疡.北京医学,1997,19增刊 :30.
[3]Davenport RJ,Dennis MS,Warlow CP.Gastrointes tinal hemorrhage after acutest roke.Stroke,1996,27:421.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氯沙坦 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患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高血压病最佳治疗 HOT 的研究及其启示
    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
    甘草甜素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报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