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恶性肿瘤189例临床分析

魏红 香秀坤 张伟令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因眼部异常改变而就诊于我院眼科,经检查确诊的189例儿童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89例中,视网膜母细胞瘤(Rb)149例(78.8%),神经母细胞瘤(Nb)12例(6..3%),横纹肌肉瘤(Rm)6例(3.2%),绿色瘤7例(3.7%),组织细胞增生X(LcH)5例,恶性淋巴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4例,恶网、纤维肉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各1例。其中Rb、Nb、Rm、绿色瘤及组织细胞增生X的临床表现及危害与恶性肿瘤相似而归于恶性肿瘤中,见附表。
  附表中A是指发现眼部症状至就诊时间在2个月之内者,占全部病例的41.9%(75/179);B是指发现眼部症状至就诊时间大于2个月或更长者,占58.1%(104/179)。后者多为出现眼部症状后全身症状不明显而未引起家长重视,且多为农村及外地患儿。
  肿瘤部位:眼球149例,其中眼内期130例,眼外期19例;眼眶14例,其中眶骨5例,眶周软组织9例;有眼部表现的其他部位肿瘤26例。本组189例均是以眼部异常为首发症状,但并非全部为眼部肿瘤本身疾病,相当一部分为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球后或眼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如本组病例中的12例神经母细胞瘤、7例绿色瘤、4例横纹肌肉瘤等均属于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眼部所致。

附表 前五位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及就诊情况


  发  病  年  龄 合计
<6个月 6~12个月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10岁 ~14岁
视网膜母 发病 8 8 8 53 45 13 8 5 1 149
细胞瘤 A 4 2 6 15 20 9 6 3 1 66
(n=149) B 4 6 2 38 25 4 2 2   83
神经母 发病   1 1 2 5 2   1   12
细胞瘤 A   1     1 1       3
(n=12) B     1 2 4 1   1   9
绿色瘤 发病     1 2   1   2 1 7
(n=7) A       1       2 1 4
  B     1 1   1       3
横纹肌肉瘤 发病           1 1 3 1 6
(n=6) A               1   1
  B           1 1 2 1 5
组织细胞 发病       3     1 1   5
增生X A       1           1
(n=5) B       2     1 1   4

    注:A指就诊时间<2个月;B指就诊时间>2个月
  讨 论
  1.本组资料表明,发生率较高的前五位肿瘤为Rb、Nb、Rm、绿色瘤、LcH,约有90%(164/179)发生于5岁之内的婴幼儿,2~4岁为发病高峰。其中Rb约55%,Nb约75%,Rm及LcH约80%是经过全国各地辗转2个月以上才来我院眼科就诊。即使是肿瘤发生经过6~12个月才进展至晶体后,瞳孔散大,出现黑蒙性猫眼、视力障碍的Rb,仅靠临床就能确诊,单眼眼内期者仅采取眼球摘除就可达90%以上的长期生存率,但也常由于基层医院医生的认识不足而失去治疗的机会。因此,提高各级医师乃至托幼机构、医疗行政部门对儿童恶性肿瘤的认识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2.本文报告的各种恶性肿瘤中,约13.7%(26/189)的患儿为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眼部及周围组织,继而出现眼球突出、眼裂增大、斜视、视力下降等症状。即使是原发于眼球或眼眶的Rb、Rm、LcH,若只采取眼科的局部治疗,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2岁女性Rb患儿,经眼球摘除并行放射治疗后,仅半年就广泛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而死亡。另1例1岁半的女性Rb患儿,眼球摘除后1年肿瘤转移至脊髓,导致下肢瘫痪后死亡。有2例Rb患儿手术后很快发生骨髓转移。我们认为,对于仅发现有眼部局部症状的肿瘤患儿,无论是Rb还是Nb、Rm、LcH,均应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CT、MRI、骨髓穿刺等,以利早期进行包括眼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免疫调节、营养支持治疗等,这对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单位:魏红(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邮政编码 100730)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眼部栗刺异物伤40例临床分析
    眼部栗刺异物伤40例临床分析
    浅谈恙虫病肺部表现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作大容量眼部冲洗
    脑外伤患者眼部护理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