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测研究 |
|
infarction; self-care ability; prognosis prediction;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cognition
脑梗死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表现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降低或丧失。根据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及入院时的资料来预测出院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判断患者出院后回到家庭及社会的可能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充分利用综合医院中有限的康复资源,制定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案,并有助于家属决定患者出院后采取的护理方式,从而达到人力、物力的合理分配及使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初发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者共242例,均为1991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在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初发及第一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年龄均>6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并由头颅CT或MRI证实,住院科别为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及其他科室,除外入院时能行走的90例及住院期间死亡的13例,剩余不能行走的139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根据患者出院时生活能否自理分为自理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89±6.23岁;患者能独立徒手或持杖平地步行,并能独立进餐,且没有大小便失禁。非自理组83例,男40例,女43例;平均年龄70.94±7.10岁;不能独立步行或不能独立进餐或有大小便失禁。参与分析的变量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的天数、住院天数。②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③发病时的情况:有无失语或尿失禁。④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神志、认知功能。⑤入院后第1次生化检查: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白细胞。⑥入院时心电图检查:有无心肌缺血。⑦发病后CT或MRI检查:病灶所有半球,梗死面积(直径>3 cm为大片梗死),是否多部位。⑧治疗:住院期间是否进行康复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分别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自理状态为因变量,入院时收集的参数为自变量,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1。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用SPSS6.0统计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单因素分析:对2组患者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其中入院后第1次血糖及糖尿病年限差异有显著性。对2组患者的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其中尿失禁、入院时神志、糖尿病史、大片梗死、认知障碍及康复治疗差异有显著性(表1~3)。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既往史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s 性 别 住院天数(d) ±s 高血压 例数 糖 尿 病 冠心病 例数 男 女 例数 年限 自理组 非自理组 56 83 68.89±6.23 70.94±7.10 34 40 22 43 34.48±28.26 49.82±35.12 29 48 2 13 0.13±0.66 0.76±2.25 10 16 合 计 139 70.12±6.82 74 65 43.64±33.29 77 15 0.50±1.81 26
χ2=5.078,*P<0.05;**P=0.017 表2 2组患者体检及生化检查结果
组别 例数 入院血压(kPa) 神志 模糊* 认知障碍** 尿失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颅磁刺激用于实验性脑缺血的安全性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比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