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护理

重破坏,内壁不光滑,或术后穿刺处长时间压迫止血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肤色苍白,肢体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因此,术中避免一处反复穿刺,穿刺处加压包扎时压力适中,至24 h撤除;加压包扎期间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强弱。我科术后采用交叉加压包扎(勿需小砂袋压迫),效果较好,无1例发生动脉血栓。
  饮食护理:非创伤性ANFH的发生与长期饮酒[3]及高脂蛋白[4]有关,因此,治疗期间应禁酒,进低脂饮食,以减少脂蛋白血浆浓度,保持血液低脂状态[1]。指导患者加强补钙,如口服钙片,多食鱼、奶、豆制品等食物,以促进死骨的修复。
  功能锻炼指导:介入术24 h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行不负重患肢功能锻炼,行膝或髋伸、屈运动,3~4次/d;第1~3天每次3~5 min,以后每次5~10 min。1周后扶拐下地活动,1~2次/d,每次5~10 min;2周后视恢复状况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适当延长活动时间,2~3次/d,但不可负重,以免引起股骨头塌陷。坚持以上活动和锻炼1~3个月,3个月后弃拐开始慢慢行走,逐渐负重。

3 讨论

  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微血管血栓或外来栓子可使髓内微循环瘀滞、静脉回流障碍,引起骨内压增高,再加动脉血管痉挛灌注不足,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将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超选择性注入旋股内动脉,可解除血管痉挛,动脉栓子溶通,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动脉灌注,降低骨内压,使有效循环量增加,重建坏死股骨头的血运,创造有利新生骨生长、修复骨坏死的微循环[2],从而有效治疗ANFH。介入治疗后连续静脉应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1周,能有效扩张小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巩固疗效。介入治疗特别适用于Ⅱ期ANFH患者,对Ⅳ期疗效不明显,本组资料亦予证实。本组1例双侧Ⅲ、Ⅳ期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管造影显示血管计数未增多,预后亦差;4例单侧Ⅱ期患者治疗后血管计数显著增多,预后亦好。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基本保证。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国际不育症治疗的新前沿学术会议简况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点状植入植皮法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一例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DDD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