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口咽气道结合BiPAP呼吸机治疗 型呼衰的临床研究

1999年2月,根据病史、体检、呼吸功能检查及X线检查,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平均年龄68.7岁(56~78岁),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6岁(58~69岁),均并发Ⅱ型呼衰,经低流量持续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不能纠正,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口鼻面罩予以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首先置口咽管,使舌根前移,从而解除舌肌对上呼吸道的阻塞情况,然后在经口鼻面罩行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实验组)。
  二、方法
  无创性机械通气应用美国Respironics(伟康)公司生产的S/T-D型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口咽管采用美国Vital Signs公司生产的一次性“S”型口咽管。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病人,在行BiPAP呼吸机通气前24小时开始维持液体入量稳定,同时予以心电监护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变化。其他治疗如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按临床常规进行。
  BiPAP呼吸机通气开始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实验组病人首先选用合适的“S”型口咽管,插管时,病人仰卧,强迫开口,将口咽管插入口腔,置于舌体上面,凸面先向上,插入后再旋转180度,使凹面向上直达咽部,有气流冲出或吹气时胸廓抬起即为位置正确,口咽气道建立成功。为保持口咽气道的通畅,用绷带绕颈后进行固定。“S”型口咽管有两个开口,内有一个单向活瓣,可有效地避免病人唾液返流及交叉感染。口咽气道建立后再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用软帽或橡皮帽固定防止漏气,连接BiPAP呼吸机进行通气,为防止口咽管内壁被痰液附着影响通气,每天进行更换并同时进行口腔护理,进食时暂停通气并取出口咽管。对照组病人则不建立口咽气道而直接通过口鼻面罩连接BiPAP呼吸机。两组患者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工作模式设定为压力支持(S或S/T模式),备用呼吸频率16次/分;吸气压(IPAP)自10cmH2O开始,在半小时内逐渐增加至16~18cm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0 cmH2O;氧流量2L/min。为防止重复吸入CO2,在口鼻面罩处加用单向阀。在开始通气前及通气后4小时,记录心率(HR)、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每分钟通气量(VE)及pH值、PaO2及PaCO2的变化,以观察两组病人不同的通气效果。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BiPAP呼吸机通气前后2组病人通气效果见表1、2。

表1 BiPAP呼吸机通气前两组病人对比情况


观察项目 HR
(次/分) RR
(次/分) VT
(ml) VE
(L/min) pH值 PaO2
(kPa) PaCO2
(kPa)
实验组  99.0±4.4 25.0±5.1 315±68 4.7±2.2 7.28±1.70 7.25±1.60 9.41±1.70
对照组 101.0±4.7 24.0±4.7 321±69 5.0±2.4 7.29±1.60 7.25±1.70 9.38±1.9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P物质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构研究进展
    2 5 碳酸氢钠结合0 45 氯化钠在人工气
    上气道阻塞30例误诊分析
    气道内球囊导管置入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研究进展
    吸入一氧化氮对致敏大鼠气道阻力以及气
    U46619对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
    血栓素A2 肿瘤坏死因子和地塞米松对兔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压力监测
    口咽通气管在术中病人的应用探讨 
    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沟通中身体语言的应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气道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