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临床研究 |
|
急性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诊断为RSV感染。 2.特异性快速诊断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SV抗原。取患儿咽分泌物涂片固定,加兔抗RSV特异诊断抗体和荧光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出现黄绿色颗粒状细胞,胞核无荧光,判断为RSV抗原阳性,即可诊断为RSV感染。
结果 一、病原学检查 44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阳性125例,阳性率27.8%。 1993年11月~1996年3月冬春季节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全部采用双份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阳性84例(28.0%)。1996年11月~1998年3月冬春季节检测急性呼吸道患儿149例,取鼻咽分泌物和鼻咽拭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做RSV抗原检测,阳性41例(27.5%)。64例同时进行RSV抗原和血清学检查,RSV抗原阳性22例中,血清学检查阳性20例。RSV抗原阳性22例,血清学检查阳性18例,阳性符合率81.8%。 三、临床研究 1.不同年度RSV感染率:见附表。 2.不同病程RSV感染情况:449例患儿中,支气管肺炎270例,RSV阳性65例(24.0%);支气管炎106例,RSV阳性26例(24.5%);毛细支气管炎73例,RSV阳性34例(46.6%)。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感染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
附表 不同年度RSV感染率(%)
年 份 例数 RSV阳性 例数 阳性率 1993年11月~1994年3月 126 38 30.2 1994年11月~1995年3月 104 22 21.2 1995年11月~1996年3月 70 24 34.3 1996年11月~1997年3月 70 22 31.4 1997年11月~1998年3月 79 19 24.1 合 计 449 125 27.9
3.RSV感染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分布:125例RSV感染患儿男性87例,女性38例。6个月以下的婴儿感染率为44.8%;1岁以内婴儿占70.4%。 4.RSV感染临床特征:125例RSV感染患儿中,支气管肺炎65例,占52%。年龄均在3岁以下,59例有发热,其中体温39℃以上48例,肺部闻及湿性口 罗音56例。胸部X线检查:点片状阴影61例,肺气肿8例,肺不张5例。毛细支气管炎34例,占27.2%,年龄18个月,发热28例,体温38~39.5℃,均伴有喘憋及肺部细湿口 罗音和喘鸣音,X线检查均显现支气管周围炎征象,肺气肿11例,肺不张2例。26例RSV感染的支气管炎中,有20例伴有咳喘,肺部检查可闻喘鸣音,患儿年龄2岁至6岁;6例年龄大于8岁的RS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发热(T<38℃),肺部有少量干鸣音,伴有咽痛、流涕和轻微咳嗽。125例RSV感染患儿有8例RSV感染合并急性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和外耳道有黄色分泌物,细菌学检查阴性。 讨 论 本文研究结果:RSV是引起冬春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1,2]。1993年11月~1998年3月的5年中,北京地区冬春季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检测阳性率平均在27.8%,1996年检测阳性率最高(34.3%);1995年检测阳性率最低(21.2%)。与1980~1981年同期北京地区RSV感染的发生率(31.2%)比较,结果基本一致。本组资料表明: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主要的病原,出生26个月时发病率最高(44.8%),1岁以内发病率为70.4%,且症 状严重。5岁以上儿童RSV感染率仅为4.8%。RSV主要引起婴幼儿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低龄婴儿感染RSV后常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这与文献报道相符[2,4]。本文26个月的低龄婴儿RSV感染后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可能与此期血清中通过胎盘获得的RSV特异性IgG水平较低有关。而年长儿RSV感染时,只出现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约40%~50%的毛细支气管炎和25%的支气管肺炎是由RSV感染引起[2,3],且RSV感染患儿中41.6%出现喘息症状,并伴有肺部喘鸣音,此结果均与国外有关报道相符合。值得指出的是本文有8例,占6.4%,患儿合并急性中耳炎。有文献报道,急性中耳炎是RSV感染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有50%的RSV感染患儿伴有或继发中耳炎,同时中耳液中也常分离出RSV[4,5]。本文未做病毒分离,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单纯高血压及有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患者纤溶系统的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巨大盆腹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附86例病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