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进展 |
|
郭文有 柴兰英 于孟学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三类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而AIH是以高丙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检查至少有汇管区炎症为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其诊断与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一、AIH的分类 根据血中存在抗体的类型将AIH分为4型[1,2]:Ⅰ型即经典型或狼疮型,在美国最常见,约占成人患者的80%,特点:抗核抗体(ANA)或抗平滑肌抗体(ASMA)发生率高,高丙球蛋白血症,人白细胞抗原(HLA)呈A1.B8或DR3阳性,对激素敏感。Ⅱ型:血中以存在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为特点,该型肝外表现较Ⅰ型更为多见,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溃疡性结肠炎等。Ⅲ型:血中存在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SLA抗体仅在AIH时出现,因此是AIH的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大多数见于女性(91%)。Ⅳ型:又称不明原因型肝炎,用标准免疫血清学方法测不到自身抗体,但患者有AIH的典型特征:如高丙球蛋白血症,HLA抗原表达异常,对激素治疗有效。 二、AIH的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特点,但目前还未明确哪一种自身抗体有致病性,检测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扩散法和免疫印渍法,免疫印渍法对自身抗原成分的鉴定非常有意义[3]。现在利用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一段肽链,能确定抗原成分,这为AIH的病因学和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4]。AIH常见的自身抗体见附表。 三、AIH的诊断 AIH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它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某些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并且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而以Mackay[5]提出的标准具有广泛意义,认为确诊AIH应符合以下5条:①血清HBSAg阴性,血中低滴度的抗-HBC抗体。②高水平的血清IgG(>25g/L)。③存在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或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或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阳性,或两者共存。④高水平的血清转氨酶(大于5倍以上)。⑤无遗传因素、酗酒及药源性肝损害史。 目前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制定了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它把所有AIH的重要症状及体征均按记分系统予以记录[6]。对以下项目阳性记+3分:高丙球蛋白血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记+2分的项目有: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女性患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之比<3.0、对免疫抑制剂完全应答、嗜酒男性<35g/天或女性<25g/天。记+1分的项目有:人白细胞抗原。对以下项目阳性记-3分:甲肝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C抗体、丙型肝炎病毒(PCR法)。记-2分的项目有:抗线粒体抗体、抗丙肝抗体。诊断总计评分:治疗前确诊>15分;可能10~15分,治疗后确诊>17分;可能12~17分。
附表 AIH的自身抗体
自身抗原成分 自身抗体 AIH类型 细胞外基质 抗纤维连接蛋白(FN)抗体 ? 抗层粘连蛋白(LN)抗体 ? 胞 膜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SGPR) Ⅰ 抗肝膜抗原抗体(LMA) Ⅲ 细胞骨架 抗微丝抗体 Ⅰ 抗中间丝抗体 Ⅰ 胞 浆 抗可溶性肝抗原(SLA)抗体 Ⅲ 抗线粒体抗体(AMA) Ⅲ 抗平滑肌抗体(ASMA) Ⅰ,Ⅲ,Ⅳ 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IA) Ⅱ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抗体(ANCA) ? 抗丙酮酸脱氢酶E2组成抗体 ? 抗肝细胞Ⅰ型胞液抗原(ICI)抗体 Ⅱ 抗板层素抗体 ? 抗钙调蛋白抗体 ? 抗弹性蛋白抗体 ? 抗肌动蛋白抗体 Ⅰ 胞核 抗核抗体(ANA) Ⅰ 抗双链DNA抗体 Ⅰ 抗单链DNA抗体 Ⅰ 抗核膜蛋白抗体 ?
四、AIH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标准治疗是用激素,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效,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大多数病人症状改善,3个月后1/3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6~12个月后,随着生化指标的好转,组织学的改善逐渐好转,一旦组织学改善,则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性很小[7]。最佳治疗方案为:第1周强的松(30mg/日)加硫唑嘌呤(50mg/日),第2周强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药源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研究的新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