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药源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研究的新进展

来抗抑郁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各种进口新型抗抑郁药逐渐增多,药物的副反应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Haenel[8]报道1例服用Fluoxetine 4周后出现震颤及言语表达困难的39岁患者,但对其机理未做说明。Roquer[9]也曾报道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引起锥体外系综合症。停药后症状常常持续存在。
  4.抗躁狂药(主要为碳酸锂):锂盐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神经末稍对其再摄取。对5-羟色胺能促进其合成。对多巴胺能神经则无明显影响。锂盐的不良反应和血中浓度关系密切。如血浆中浓度超过1.5mol/L,不良反应明显;超过2.0mol/L时,即发生较严重毒性反应。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在锥体外系方面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粗大震颤等。
  对于精神抑制药所引起的锥外反应,可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①减少精神抑制药的剂量;②加用抗碱药或β-受体阻滞剂;③改变治疗方法。
  四、抗癫痫药
  代表药物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苯妥英钠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主要在于小脑兴奋性增加,当药物的血浆浓度超过20μg/ml时,可引起小脑功能失调,如眼球震颤、运动障碍和发音困难等。丙戊酸钠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机理不清楚。Sasso[10]报道2例丙戊酸钠引起可逆性急性锥外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Lancman[11]报道过3例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的病人,出现舞蹈症。3例病人均有严重的癫痫或脑损害,与苯妥英钠合用时更常见,可发生在用药后几天、几周或几年。Alvarez等[12]曾报道丙戊酸钠引起儿童帕金森综合征。国内在1992年曾报道[13]1例丙戊酸钠致肌肉震颤的女孩,年龄4.5岁,因腹痛型癫痫服用丙戊酸钠2在后出现四肢肌肉震颤,停药后症状再消失。重复服用后症状又出现,停药后症状消失。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源性肌肉软弱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孕期医源性B超辐照对生殖结局的影响
    结核分枝杆菌医源性感染及其消毒方法
    激光治疗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300例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
    外源性Rb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
    医源性便失禁
    神经源性肺水肿15例临床分析
    分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永生化淋巴细胞系
    黄芪刺五加片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内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