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例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临床与随访 |
|
]。近年来,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研究,发现心律失常为HCM猝死的主要原因。β-阻滞剂不能预防猝死也不能减少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钙阻滞剂在这方面的预防和治疗价值尚不能肯定。有学者认为乙胺碘呋酮和心得安联合应用可达到改善预后和缓解症状的双重目的,但在儿科尚缺少实践经验,仍要慎用。目前有学者应用右室起搏治疗药物无效的HCM,取得了明显疗效[3]。推测其机理可能为右室起搏改变了心室激动顺序,使室间隔预先激动导致在收缩早、中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使LVOT增宽,消除SAM现象,从而消除缓解LVOT梗阻,使症状显著改善[4],但在儿科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简介:古丽娜(北京儿童医院新疆特培生) 作者单位:王乃坤(北京儿童医院 邮政编码100044) 王芳韵(北京儿童医院 邮政编码100044) 刘 颖(北京儿童医院 邮政编码100044) 李国敏(北京儿童医院 邮政编码100044)
参考文献:
[1]夏呈森,康曼丽,蒋国平.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华儿科杂志.1991,6:329. [2]乔守炎,郑道声.肥厚性心肌病的分型与治疗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1989,1:20. [3]陈振云,张国元,吴宗贵.右心室起搏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252. [4]陈振云.肥厚型心肌病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1995,16:34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抗生素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硬膜外腔注液影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平面的临床观察及其机理的探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