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麻前用H2受体阻滞剂的临床价值 |
|
洪玉洁 王恩真
为了预防麻醉诱导、术毕拔管有可能发生的误吸甚至吸入性肺炎,麻醉前应用H2受体阻滞剂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我们结合我院颅脑外科手术时间长,任何误吸或吸入性肺炎均加重病情的特点,通过对30例病人的观察,探讨了麻醉前静脉注入雷尼替丁这一给药途径,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减少麻醉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均为无上消化道疾病史,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年龄20~65岁,体重20~80kg。其中男16例,女14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给药组。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麻醉前用药及诱导方法: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2g,阿托品0.5mg,麻醉前30分钟将雷尼替丁1mg/kg溶于0.9%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后以氟派啶加芬太尼、泮库嗅铵、异丙酚、琥珀胆碱快速诱导,经口置入胃管,再快速气管插管。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测诱导后、1小时、2小时、术毕时的胃液量及pH值。测定结果见表1、2。
表1 用药前后胃液量的对比
组别 诱导后 1小时 2小时 术毕 Ⅰ组 9.33 ±8.52 5.80 ±4.96 7.60 ±4.02 7.47 ±6.56 Ⅱ组 6.27 ±4.48 2.70 ±2.87 4.47 ±3.64 3.60 ±2.56
使用t检验或t’检验法,P<0.05
表2 用药前后pH值的对比
组别 诱导后 1小时 2小时 术毕 Ⅰ组 2.30 ±1.40 2.02 ±1.52 3.20 ±1.28 3.43 ±1.40 Ⅱ组 4.47 ±1.99 3.70 ±2.61 4.87 ±1.63 5.07 ±1.78
P<0.01
结 果 1.两组病人在一般情况、肿瘤部位、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 2.胃液量对比,诱导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手术的体位及胃管在胃中的位置有关。而1小时、2小时、术毕时给药后胃液量明显减少(P<0.05)。 3.pH值对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讨 论 胃液量在0.4ml/kg以上,pH<2.5时有严重的吸入性肺炎的危险。为预防围术期吸入性肺炎,有报告采用胃液分泌抑制和使pH上升作用的H2受体阻滞剂为麻醉前4小时口服,显效率92%。雷尼替丁不仅抑制了组织胺的刺激,也抑制了促胃泌素的刺激而引起的胃酸分泌。 本组采用麻醉前30分钟静脉注入雷尼替丁的方法,观察了30例患者。给药组在用药后30分钟出现效果,并持续于各个不同测定时间,使胃液量减少,pH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全麻病人于麻醉前30分钟静脉给予雷尼替丁的方法,对降低胃液分泌量,提高pH的作用是明确的。如果作为常规麻醉前给药,必将对预防吸入性肺炎,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化疗时合并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抗生素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