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部分城区献血者中抗 |
|
贾献航 来力 任芙蓉 于燕生
HCV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经输血和输入血液衍生物(血液制品,如FⅧ、FⅣ)。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规定必须对献血者和血制品进行抗-HCV检测。本文采用灵敏度较高的ELISA法,自1996~1998年连续三年对北京市部分城区献血者进行抗-HCV检测调查,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1996年1月~1998年12月北京市宣武、崇文、东城等城区献血者62067名,全部为集体献血者。 2.试剂: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新伟凯试剂盒,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 3.仪器:国产CF-2000酶标测定仪。 4.方法:采集血清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用酶标仪比色记录各个样品吸光度OD读数,计算Cotuff值,测试样品OD值小于Cotuff值为抗-HCV阴性,大于或等于Cotuff值为抗-HCV阳性。
结 果 1.被检献血者为北京市宣武、崇文、东城等城区的公民义务和无偿献血者,因此可以代表北京市正常人群中抗-HCV阳性率。1996~1998年共检测62067名献血者,检出抗-HCV阳性者1179名,阳性率1.9%(表1)。
表1 抗-HCV阳性在不同时间的检出率
年 份 被检人数 抗-HCV(+)人数 阳性率% 1996年 19637 287 1.46 1997年 21054 472 2.24 1998年 21376 420 1.96 合 计 62067 1179 1.9
2.在被检抗-HCV阳性者中,同时ALT异常为19.42%(229/1179),而HBsAg阳性者中,同时ALT异常为33.52%(992/2959)(表2)。 表2 抗-HCV(+)HBsAg(+)与ALT异常重叠感染情况
类 别 检出人数 ALT异常 % 抗-HCV(+) 1179 229 19.42 HBsAg(+) 2959 992 33.52
在此调查中,HBsAg(+)在献血者中,有0.71%献血者同时感染HCV(21/2959)。
讨 论 1.用国产丙肝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北京市宣武、崇文、东城等城区献血者进行抗-HCV筛选,在62067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率1.9%(1179/62067)。因此,将抗-HCV阳性献血者筛除对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很有意义。 2.近年来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抗-HCV筛选,使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逐年下降。1991年对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989年收治的1148例急性肝炎中,输血后肝炎为1.08%(12/1148),而1990年则上升至6.81%(81/1190),其中确诊为HCV感染占79%以上(64/81),而HBV感染占8.6%(7/81)。本调查中HBsAg(+)、ALT异常者(33.52%)较抗-HCV(+)、ALT异常者(19.42%)高(比1992年北京血液中心调查的33.3%有明显下降),而临床输血后肝炎以HCV为主,这与HCV传播途径主要是输血和输入血制品有关。另据北京地坛医院的调查,近10年间,丙肝的发病率自1989年始上升,1991年达高峰(10.08%),此后逐渐下降,至1997年降至1.3%。此下降趋势与1992年对献血者加做抗-HCV筛查以及检测试剂质量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3.北京血液中心在1992年曾对个体、集体献血者抗-HCV阳性做过调查,城区集体献血者阳性率2.8%(77/2768)。河北个体献血者阳性率13.6%(160/1192)。由于个体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集体献血者(主要原因是有些采血单位使用非一次性采血器械或抽血针头,以及给献血者回输血细胞时几人合用1瓶生理盐水造成交叉感染),故近年来已停止对个体献血者采血。此报告中所调查的北京部分城区集体献血者抗-HCV阳性率(1.9%)较1992年前北京城区集体献血者抗-HCV阳性率(2.8%)有所下降。 从以上几点可看出,对献血者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提高血液质量,是减少输血后HCV感染的重要原因。■
上一个医学论文: 干扰素治疗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三核苷酸重复性疾病PCR扩增片段的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