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93例疗效观察 |
|
郑新萍 鲁再云 汪培玲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高。患者常出现头晕、恶心、颈肩臂牵涉性疼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我们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9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颈椎病患者186例,男89例,女97例。年龄34~70岁,平均52岁。病程最长29年,最短5个月。颈椎X线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消失、变直或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椎间孔变窄,项韧带钙化等改变。神经根型143例,椎动脉型36例,脊髓型1例,混合型6例。随机将1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 1.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患者坐位牵引,重量为5~10 kg,逐渐增加重量,每次牵引20~30 min。然后采用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生产的K89-Ⅱ型电脑中频电疗仪(机内存储30个特定的系列程序处方),选用1号处方,用耐受限电量,20 min,每日1次。再按照经络穴位采用揉、捏、拨、按、拍等手法对颈肩部的肌群进行松解,在颈肩处找准痉挛变硬压痛之肌束进行按摩,使肌束变软而疼痛减轻或消失,每天1次。以上治疗20次1个疗程。②对照组:也采用坐位牵引,方法同前。同时用YSHD-J型红外线灯照射后颈部20 min。20次1个疗程,1个疗程做完后根据患者情况休息7~10 d,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无不适感;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偶感不适;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不适感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2组患者经1~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为68%,总有效率为97%,平均治疗时间<20 d,疗程短,见效快;对照组显效率为41%,总有效率为93%,平均治疗时间>20 d。经统计学处理:χ2=14.48,P<0.005,差异有极显著性,治疗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附表)。
附表 2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对照组 93 93 19(20.0) 9(9.0) 45(48.0) 30(32.0) 27(29.0) 49(52.0) 2(3.0) 5(7.0)
3 讨论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颈椎骨关节的功能紊乱和结构的改变,损伤和退变为发生颈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由于积累性劳损引起颈椎退变、失稳或受到外伤后发生颈椎错位(无退变者也可因一次外伤致颈椎错位),如未经治疗或未自动复位,便产生代偿性颈椎生理弯曲改变(变直、成角、反张),此时如仍不能完全代偿颈椎间平衡或长久后造成骨质增生。颈椎诸结构的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就会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等而产生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和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压迫的轻重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发病部位最常见为C5,6,其次是C4,5、C6,7。神经根受压的机会比脊髓多,本症好发于颈部长期过伸或屈曲性劳损的患者。 在治疗中如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综合方法治疗可以发挥各种的协同作用[1]。采用颈椎牵引可以对抗颈肌痉挛并使之缓解,使椎间孔及椎间隙略为增大或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滑膜关节囊之间的粘连亦得以松解,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采用电脑中频电疗法,使肌肉间断而有力收缩,解除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和炎性渗出物吸收,减轻疼痛。再配合手法捏按与点穴,对肌腱、韧带等组织直接拨动及牵拉,机械地将粘连分开[2],使血流通畅,新陈代谢加快,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及通利关节,有利于病变组织康复。临床实践表明,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理疗科(武汉 430033)
4 参考文献
1 周秉文主编.颈肩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84 2 马长有.颈椎病的诊断分型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6):273
上一个医学论文: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 综述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我科1036例中老年对象患腰腿痛的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