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后脑循环自动调节障碍 讲座 |
|
核群参与构成5-HT下行通路影响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活动),对血压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可见精神因素对脑循环自动调节也是不容忽视的。 1.4 脑卒中急性期神经症状恶化及原因 根据NIH 1990年报告脑卒中急性期神经症状恶化达25%,根据病因可分为①出血性病变:血肿增大,高血压性脑出血其血肿增大占15%,其中80%发生于2 h以内,至6 h血肿较原增大18%,血压管理和肝功能不良有关;脑室内出血,CSF含血37%~63%。大量出血占17%,丘脑出血55%~77%,尾状核出血100%。由于脑室出血致意识障碍加重,丘脑出血意识障碍加重预后不良;急性或正压性脑积水,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脑积水5%,显著的脑室出血83%,小脑出血26%~64%,常在出血数小时至数日发生。所以发病5~10 d内应引流,SAH有急性脑积水,随后移行为正颅压脑积水;再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再发2%~12%,多在1个月内发生,急性期再发少见,与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出血时间延长有关。SAH若没行根治术,6 h以内再发率高;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4 d后至2周18%~25%。②缺血性疾病:进行性脑卒中,多在1周内4%~43%(20%);出血性梗死,栓塞性梗死多见,发病2~4d内梗死灶内血肿,2周后由侧支循环建立漏出点状出血症状很易恶化。大梗死灶易发生出血,急性期发生20%~43%直接性17%,栓塞性33%~61%;脑梗死再发占15%,血栓性在1个月内发生4%,栓塞性10%,由于抗血小板疗法其再发率下降50%。血压管理不当患者易再发;小脑梗死致脑积水,第四脑室积水压迫占40%。多见大梗死,常在36 h以内发生,应在发病后引流10 d。
2 离床的时机
在脑卒中急性期为了预防肺炎、静脉血栓肺梗塞、褥疮、关节挛缩等,24 h被动运动瘫肢和变换体位是必要的,但坐、立、离床步行训练等尚无统一标准,然而离床时必须意识清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全身状态允许,以及诊断要明确。①脑梗死:有主干动脉闭塞和狭窄(大片梗死)发病1周后神经症状无恶化可离床,心源性脑栓塞发病10 d后可离床,非主干动脉闭塞或狭窄发病10 d后可离床,非主干动脉闭塞或狭窄发病3 d后可离床。②脑出血:发病48 h后CT血肿无增大,无脑积水5 d后可离床,手术患者拆线后可离床。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肌梗死后的康复锻炼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 综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