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扩张,原先角度则发生改变,层流进一步扭转,结果旋涡流进一步损伤动脉,以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2]。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血栓的最重要促进因素,作用于暴露的内膜并粘附其上的血小板,能释放其内容物聚集,形成栓塞[2]。另外,BIF的湍流速度及压力会使血小板受到损害,并最后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或增加内膜上的斑块,血小板脱落,栓子可进入颅内血管引起脑梗死。
  本文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为A、B、C级,狭窄率<50%,未造成明显狭窄,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变化。当D级时,狭窄率>50%,狭窄处流速增高,PSV>125cm/s,D+级时EDV>140cm/s,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有文献报告,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50%)少见,发生率仅3%[3],本文亦如此。脑梗死的发生不仅与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动脉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斑块质地松散,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导致梗死的主要原因[4],一小部分狭窄性病变可能快速发展,使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阻塞,其促发因素有溃疡、出血、血栓等,形成不稳定的动脉斑块,斑块内出血是比动脉斑块脱落更重要的脑梗死的栓子来源。脑卒中为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本文100例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亦说明了这一点,在非梗死组亦有27.8%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以,在正常老年人应用超声方法早期发现无症状老年人的颈动脉硬化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5]。

作者单位:朱昕(山东省荷泽地区人民医院 274031)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Toole J,F著.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疾病研究室译.脑血管疾病.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140~146
3,Salonen R,Seppanen K,Rauramaa K,et al.Preval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in eastern Finland.Arteriosclerosis,1988,8:788
4,Gomes GR,Carotid plaque morphology and risk of stroke.Stroke,1990,21:148
5,王群虎.腔隙性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关系的超声检查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4):18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致肺动脉栓塞一例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