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联合G |
|
袁宇宁 刘国勋 朱绮文 安俊峰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白血病的构成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关于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最佳方案,尚无明确意见。其临床治疗仍是一个难题[1]。我们采用米托蒽醌(MTN)和阿糖胞苷(Ara-c)对老年AML进行治疗,同时化疗中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改善完全缓解率及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 初治老年AML 36例,均为我院1995年2月至1999年4月住院的患者,经临床、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涂片、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查确诊。男26例,女10例,年龄60~84岁,中位年龄64.3岁,按FAB分型:M1 5例,M2 5例,M4 11例,M5 15例。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化疗中联合应用G-CSF组21例,其中M1 2例,M2 3例,M4 7例,M5 9例;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63.2岁。使用相同化疗方案,而未使用G-CSF组15例作为对照,其中M1 3例,M2 2例,M4 4例,M5 6例;男11例,女4例,中位年龄65.4岁。两组患者化疗前外周血细胞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基本相近。 1.2 MA方案和G-CSF联合应用 1.2.1 MA方案 米托蒽醌每日6~8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每日100~150mg/m2,静脉滴注,连用5~7天。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骨髓增生情况在上述剂量范围内调整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的具体剂量。 1.2.2 G-CSF应用 G-CSF(GRAN,KIRIN公司产品)每日200μg/m2,皮下注射。化疗后一旦发现粒细胞缺乏即予注射。在应用G-CSF过程中,定期隔日观察外周血象,若中性粒细胞(ANC)连续2次测定>1.5×109/L,即停用G-CSF。 1.3 支持疗法 患者住普通病房,用3%硼酸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骨髓抑制期患者外周血红蛋白浓度<70g/L或血小板计数<20×109/L,考虑给予新鲜血或成份血输液。发生感染后多数患者选用广谱抗生素,真菌感染的防治以酮康唑为主。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观察 参照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制定的标准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隔天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查,在每次化疗后均进行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1.4.2 各种并发症和副反应的观察 观察感染和各种不良反应,并定期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观察 两组化疗结果见表1,MA+G组优于MA组。
表1 治疗老年AML两组疗效比较
组 别 例数 CR PR NR 早期死亡 例(%) 例(%) 例(%) 例(%) MA 15 5(33.3) 4(26.7) 6(40.0) 4(26.7) MA+G-CSF 21 10(47.6) 8(38.1) 3(14.3) 1( 4.8)
注:经秩和检验uc=2.0508,P<0.05 2.2 化疗后外周血血象的改变 2.2.1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的天数 见表2。
表2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持续时间(天,±s)
组 别 例数 WBC计数 (≤1.5×109/L) WBC计数 (≤0.5×109/L) MA+G-CSF 21 19.7±4.7 11.4±4.5 MA 15 29.1±4.6 19.3±4.1 t值 5.968 5.374 P值 <0.01 <0.01
2.2.2 化疗后感染应用抗生素的天数 应用C-CSF组时间为17.6天,而未应用C-CSF组为26.3天,t=3.949,P值<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观察 36例患者应用MA方[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MHA方案在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65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