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HA方案在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
|
刘南
为提高急性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的完全缓解率(CR),缩短达CR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我们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MHA方案(米托蒽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治疗ANLL,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接受MHA方案患者为我院1997~1999年间确诊为ANLL的初治住院患者,治疗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3~50岁,中位年龄28岁。其中M1型3例,M2型18例,M4型2例,M5型8例,M6型2例。对照组:为1995~1997年间接受DA方案治疗的确诊为ANLL的初治住院患者,共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4~50岁,中位年龄29岁。其中M1型3例,M2型17例,M4型2例,M5型6例,M6型1例。 1.2 化疗方案 MHA方案:M-米托蒽醌25~30mg静脉滴注,分次在5天内使用;H-高三尖杉酯碱3~4mg/d静脉滴注,连用5~7天;A-阿糖胞苷100~200mg/d,静脉滴注连用5~7天;视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以及身体状况在上述剂量范围内调整米托蒽醌、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的具体剂量。 DA方案:D-柔红霉素40~60mg/d静脉滴注,第1、2、3天;A-阿糖胞苷200mg/d静脉滴注,连用7天;视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以及身体状况调整柔红霉素的具体剂量。 1.3 支持治疗 患者一般住普通病房治疗,病房每天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分钟;用洗泌泰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口服氟哌酸作肠道选择性抑菌,每天大便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肛周,并坐浴20分钟,预防肛周感染。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酌情输鲜血或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悬液;发热感染后多数选用广谱抗生素,部分严重感染患者使用泰能、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有真菌感染者应用酮康唑。 1.4 疗效判断 按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制定的疗效标准[1]。 1.5 结果 MHA方案治疗33例ANLL患者中,第1疗程CR 22例,CR率66.67%,第2疗程后CR 5例,2疗程后CR率81.8%。DA方案治疗29例患者,第1疗程CR 11例,CR率37.93%,第2疗程CR 6例,2疗程后CR率58.62%。经χ2检验,P<0.05(见表1),说明MHA方案第1疗程CR率、第2疗程后总CR率均高于DA方案。
表1 两组患者第1、2疗程后疗效比较
组 别 第1疗程后 2疗程后 达CR例数 CR率(%) 达CR例数 CR率(%) MHA方案组 22 66.67 27 81.80 DA方案组 11 37.93 17 58.62 χ2值 5.1195 4.0314 P值 <0.05 <0.05
1.6 毒副作用 MHA方案化疗的患者化疗后有31例出现消化系统反应,经对症处理均不影响化疗进行;有2例出现心前区不适及ST-T改变,均于停药后恢复;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加强保肝治疗2周后恢复;无1例肾功能异常;有28例出现感染,多为败血症、口腔炎、肺部及肛周感染,除1例死于绿脓杆菌败血症外,余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均控制;有10例因血小板过低,输血小板预防颅内出血及重大脏器出血。DA方案治疗的患者化疗后有25例出现消化系统反应,对症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有1例出现ST-T改变,停药后恢复;有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加强保肝治疗后恢复;18例出现感染,除1例死于败血症,余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均控制;4例输血小板预防颅内及重大脏器出血。两组毒副作用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作用比较
组 别 消化道反应 心前区不适 及ST-T改变 肺功能异常 感 染 例数 发生率 (%) 例数 发生率 (%) 例数 发生率 (%) 例数 发生率 (%) MHA方案组 31 93.94 2 6.06 4 12.12 28 84.85 DA方案组 25 86.21 1 3.45 2 6.90 18 62.07 χ2值 0.3565 0.0132 0.0695 4.1833 P值 >0.05 >0.05 >0.05 <0.05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金纳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联合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