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中IL |
|
卢莉颖 蒋燕清 邵睿 宋平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对不同的严重刺激(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1]。感染、炎症、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和坏死组织刺激,使机体免疫细胞处于被激化状态,肠屏障功能受损,体内抗炎机能减弱,炎性组织分泌物存留,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是SIRS的主要发生机制。许多学者认为,在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通过检测SIRS患儿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了解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期望为IL-6和TNFα抗体或拮抗剂在小儿SIR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为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儿科住院患儿共43例,均符合SIRS诊断标准[2],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在4个月至12岁。对照组均系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0个月至13岁。 1.2 SIRS的诊断条件 具备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条件: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各年龄组正常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③呼吸频率>各年龄组正常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④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细胞>0.1。 1.3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经确诊后即采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存于-20℃冰箱中待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标本采集按上述方法处理。 1.4 IL-6和TNFα的测定 均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试剂及器材:TNFα放免药盒及IL-6放免药盒均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医学公司。FT-630G型自动γ计数器(北京产)。
2 结 果
SIRS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见表1。
表1 SIRS患儿与正常对照组IL-6和TNFα的比较
组 别 例数 IL-6(pg/ml) TNF(ng/ml) 病例组 43 177.98±63.38 2.67±0.92 对照组 37 143.03±56.05 1.27±0.65 t 值 2.59 8.27 P 值 <0.05 <0.001
3 讨 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人们对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机制认识深入之后,提出的新概念,它是MODS的实质。感染、炎症、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和坏死组织刺激是其诱发因素。小儿SIRS是儿科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报告称,儿科ICU中SIRS发生率为61.8%,病死率为7%,而非SIRS的病死率约3%,及时发现、积极治疗SIRS将改善危重患儿的预后。 SIRS可引起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它与TNFα一道作为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炎症因子,异常释放导致机体多器官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损害。国内有学者报道[3],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从受伤当日至出院前血中IL-6和TNFα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证实:在小儿SIRS中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同时对部分SIRS患儿的观察发现,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其血中IL-6及TNF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在SIRS发生发展中,IL-6及TNFα参与了其病理生理改变,其失控性释放对机体产生了有害影响;因此,对小儿SIR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MODS的发生,血清IL-6和TNFα的测定不失为一个预警指标。而研究应用IL-6和TNFα的抗体、拮抗剂和抑制剂来治疗和预防小儿SIRS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作者单位:卢莉颖(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儿保科050031) 蒋燕清(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儿保科050031) 邵睿(邯郸市第一医院儿科) 宋平(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王今[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口服安定致死2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脐血清中I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