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精神残疾患者家庭社会处境分析

偶 16 2.50±0.73    
父母 38 2.34±0.63    
子女 19 1.90±0.74    
同胞或其他亲戚 5 1.20±0.45    
病程           3.13 <0.05①
≤9年 22 2.50±0.80    
10~19年 15 2.20±0.86    
≥20年 41 2.02±0.61    
病种           0.77 >0.05
精神病 45 2.16±0.74    
精神发育迟滞 16 2.19±0.66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7 2.41±0.80    
性别           0.91 >0.05
男 37 2.11±0.81    
女 41 2.27±0.67    
年龄           5.40 <0.01②
≤34岁 21 2.62±0.59    
35~59岁 28 2.00±0.67    
≥60岁 29 2.07±0.80    

注:f=24.81,P<0.001,①P<0.05,②P<0.01

  表2显示,患者的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时,其所处的监护条件相对较好(P<0.05),而当照顾者系患者同胞或其他亲戚时,患者的监护条件则较差(P<0.01)。本资料还显示,患者所处的监护条件与患者的性别、病种无关(P>0.05),且与其家庭所受到的人际关系的困扰、照顾者的身体健康受影响的程度以及照顾者与配偶以外的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等因素均无关(P>0.05)。

3 讨论
  精神残疾患者的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若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及监护条件,他就能从家庭和社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这不仅能使他在心理上获得抚慰,而且也能在客观物质生活条件方面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达到精神康复的目的。当患者处在一个较积极的家庭社会环境中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效应的〔5〕,这可在较大程度上阻止病情的发展,使之趋于缓解,同时也为患者更好地掌握社会应付技能提供了可能,这无疑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相反,若患者处在较消极甚至被嫌弃的家庭社会环境中时,由于其疾病自身症状的困扰和遭受社会弊端的刺激,使患者常在一些日常琐事(友谊、金钱、住房、人际关系的依赖等)中挣扎,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当他们无能力对待这些看起来简单的问题时,则可表现为气愤、激惹、甚至错乱,患者的病情可趋于恶化,这显然对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  在本调查中我们发现,散居在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残疾患者,绝大多数由其家庭成员照料和监护。家庭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家庭成员的态度及其照顾能力〔6〕。本资料显示,精神残疾患者的监护条件与他给其家庭带来得精神苦恼和经济困难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也与照顾者的工作受影响的程度及其婚姻关系受影响的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有这些均提示,康复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患者本人,而是应扩展到患者的外周环境,尤其应对患者的家庭给予特别的关注(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对患者的生活史知道得更多,并且家庭能够在患者社会网络的恢复及社会关系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精神残疾患者的家庭绝大多数均存在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负担〔7〕。因此,对患者的家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家庭社会处境,提高康复疗效。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学及神经递质的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儿童精神性排便异常
    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 JPB 的研制
    精神分裂症病人归因与记忆的研究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家庭教育的前瞻性对
    住院森田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浅议老年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状态
    精神分裂症患者罕见的自伤行为一例
    中老年甲减的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预后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精神科学会成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