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经皮大脑皮层电刺激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

1疗程。一般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两疗程间隔1周左右的休息时间。
  内科治疗组选用脑活素30ml + 5%葡萄糖溶液 250 ml 每天1次,连续15天作为对照。在治疗的开始前和结束后第14天进行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肌张力和疼痛的定量评价。
  3组间其他内科治疗均一致(如降血压药物、抗血小板活性药物和调整血脂代谢药物等)。
  评价按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得分减少对两组进行相对的定量统计比较,以减少两组治疗前基础条件差异的影响。定量效果的统计检验应用组间不等方差、双边t检验方法。

2 结果
  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肌张力和疼痛的治疗效果定量研究结果见表2。
表2 脑血管病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大脑皮层电刺激治疗定量效果  (±s)


分  组 上肢运动障碍 下肢运动障碍 肌张力增强 肢体疼痛
例数 改善得分 例数 改善得分 例数 改善得分 例数 改善得分
内科治疗组 54 0.52±0.79 50 0.80±0.70 40 0.58±0.50 21 1.00±0.63
周围刺激组 43 0.87±0.81 41 0.86±0.79 34 0.69±0.56 16 1.21±0.67
皮层刺激组 63 1.22±0.73① 59 1.17±0.81② 46 0.98±0.49③ 26 1.69±0.55④

注:①与内科治疗组比P<0.01,与周围刺激组比P<0.05;②与内科治疗组比P<0.01,与周围刺激组比P>0.05;③与内科治疗组比P<0.01,与周围刺激组比P<0.05;④与内科治疗组比P<0.01,与周围刺激组比P<0.05
  由表2可以看出,大脑皮层电刺激治疗组同内科治疗组对比在运动障碍、肌张力、肢体疼痛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同周围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对比在肌张力、肢体疼痛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上肢运动障碍恢复疗效也是显著的,仅对下肢运动障碍恢复的疗效欠佳。
  如果以改善(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得分占治疗前障碍程度得分的比例来评价该方法对4类症状的治疗效果:上肢运动障碍改善度是49.5%(1.22/2.46);下肢运动障碍改善度是57.6%(1.17/2.06);肌张力改善度是40.3%(0.98/2.43);肢体疼痛改善度是78.6%(1.69/2.15)。显然该方法对肢体疼痛疗效最佳。该方法副作用很小,虽然多数患者(约2/3)在大脑皮层刺激时有不适感,但是因此而拒绝治疗的还没有遇到。个别患者(7.2%)在刺激后有轻度的头昏感,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消失。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异丙酚对大脑皮层突触体谷氨酸释放的影
    甲基汞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影
    经皮囊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
    超声心动图监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冠
    介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CT引导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跟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单侧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椎体成形术的入路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骨折21 例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