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的有效性研究 |
|
效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1997年以来住本院神经内科和来本科门诊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53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临床诊断明确。男42例,女11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59岁;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塞38例,评定前做过康复治疗者有13例,评定时病程为2天~462天,平均29.8天。其中1个月以内35例,1~3个月14例,4个月~1年3例,1年以上1例。 1.2 方法 1.2.1 SIAS-M评价法:SIAS-M共5小项,其中上肢部分2小项,下肢部分3小项,每项评分0~5分,总计25分,SIAS-M上肢部分共10分,SIAS-M下肢部分共15分。评测人员均经相应培训。 1.2.2 简式FMA评测法:简式FMA〔2〕共50小项,其中上肢部分33小项,下肢部分17小项。每项评分0~2分,总计100分,简式FMA上肢部分共66分,下肢部分共34分。由熟悉该评价法的专职人员评测。 1.2.3 Barthel指数法(BI): 使用BI评测患者的躯体日常生活活动(physic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ADL)能力。所用的是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改良的Barthel量表〔2〕,结果由专职人员询问患者或其家属得出。 全部患者按SIAS-M、简式FMA和BI先后间隔28天评测两次,然后随机选取其中一次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SIAS-M各项计算总分、上肢分、下肢分,同时计算出FMA总分、上肢分、下肢分及BI总分。SIAS-M总分与FMA总分、SIAS-M上肢分与FMA上肢分、SIAS-M下肢分与FMA下肢分间的相关性以及与BI总分间的相关性均使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使用SPSS软件做数据处理。 用前后两次的评测结果计算SIAS-M总分的改变值、FMA总分的改变值以及BI总分的改变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数据使用同一SPSS软件处理。
2 结果 从前后两次评测结果中随机选取的一次结果,计算出的SIAS-M总分与FMA总分、SIAS-M上肢分与FMA上肢分、SIAS-M下肢分与FMA下肢分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545,0.9776,0.9329(P<0.001)。SIAS-M总分、SIAS-M上肢分、SIAS-M下肢分与BI总分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7694、0.6301、0.7552,均高度相关(P<0.001)。
图1 SIAS-M总分与FMA总分的相关性示意图
图2 SIAS-M总分与BI总分的相关性示意图
前后两次的评测结果所计算出的 SIAS-M总分的改变值与FMA总分的改变值高度相关(r=0.8254, P<0.001)。 SIAS-M总分的改变值与BI总分的改变值也为良好的正相关(r=0.5079, P<0.001)。
3 讨论 SIAS是一种较新的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产生于国际障碍分类(ICIDH)制定之后,它的出现是康复医学界期望尽快在世界范围内,对脑卒中病损的评价,实施一套科学的、标准统一的方案所做的新尝试〔3〕。除了运动功能部分(SIAS-M),SIAS还包括肌张力、感觉、关节活动度、疼痛、躯干平衡能力、言语、视空间认知、健侧肢体功能等8个评价项目。道免和久等〔4〕对SIAS的评价项目进行了信度及效度的检验,得出了可信性高的结论。但在国内还尚未见有关报告。 SIAS-M作为SIAS评估法的一个大项,既可单独应用,评测脑卒中患者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又能与SIAS的其余各大项联合应用,反映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限于条件,本研究只测试了SIAS-M的效度,而对该部分的重测信度及SIAS其余各部分的可靠性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