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
|
~28天 接近正常步速,室外散步,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缓慢登梯2~3层 室内慢步走动
1.3 临床评价 观察并详细记录临床表现,每天描记静息心电图,7~10天作Wagner-Selvester心电图记分[1],3~4周作24小时心电图(Holter)及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及χ2检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梗死后心绞痛例数、再梗死例数、住院期死亡例数、Wagner-Selvester心电图分值、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及平板试验阳性例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 组 临 床 评 价 (%)
项 目 早期康复组 (n=41) 对照组 (n=41) 检验值 P值 梗死后心绞痛 11(26.8) 9(22.0) χ2=0.26 >0.05
再梗死 3(7.3) 2(4.9) χ2=0.21 >0.05 住院死亡 2(4.9) 2(4.9) χ2=0 >0.05 Wagner-Selvester ECG评分 6.8±3.6 6.7±3.8 t=0.12 >0.05 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 8/35(22.9) 9/38(23.7) t=0.12 >0.05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5/10(50.0) 4/9(44.4) χ2=0.06 >0.05
2.2 早期康复组在增加运动量过程中,出现心绞痛和静息心电图ST段下移等心肌缺血表现4例,出现呼吸困难1例,心率明显增快1例,血压增高1例,均于停止增加运动量后消失。 3 讨 论
传统观念认为,AMI患者即使无并发症也需住院4~6周,甚至6~8周,其理论依据是:坏死心肌愈合为坚实的疤痕需6周时间。但长期卧床可引起肌力下降、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血栓形成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患者长期卧床,还易形成焦虑、悲观、抑郁、依赖等负性心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随着CCU的普及,AMI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在发病后24小时以内,以后呈指数性减少。70年代初,Mutter等[3]报道了AMI早期活动早期出院的研究,研究中对无合并症的AMI患者于发病8~12天下床活动。由于AMI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能有效地使梗死面积缩小,患者预后明显改善。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对无并发症的患者于发病第5天使其下床活动[4]。这些并没有增加死亡人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反却加快了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讨[5,6],但直到目前为止,多数医院AMI患者仍卧床3~4周。为了更好地指导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方案,并保证其安全性,我们亦让患者住院4周以上,但第3~4周设计了模拟出院回家后的生活方式和活动量。本研究中,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在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死亡、Wagner-Selvester心电图评分、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例数,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表明无并发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心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如:窦速、房速、房颤)、有电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急性室内传导阻滞,以及广泛前壁大面积梗死,病情难以预料的患者均不宜实行早期活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2型糖尿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的有效性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