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
HbA1c(%) 5.71±2.362 11.455±3.711** 2.92 9.886±4.227 12.013±4.678 0.69 BUN(mmol/L) 6.41±1.08 7.22±2.52* 0.46 6.17±1.58 8.27±3.45△△ 2.54 Cr(μmol/L) 86.81±12.73 103.19±35.79* 0.87 95.57±24.16 110.8±47.42△△ 2.80 UAER(mg/24h) 7.34±6.24 1117.56±1026.42△△ 3.04 Ccr(ml*min/1.73m2) 144.27±43.19 94.31±50.38△△ 2.08
注:与正常人比较,*P<0.05,**P<0.01;与SDM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血IGF-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IGF-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 2.2 IGF-1与Ccr呈正相关,n=57,r=0.368,P<0.05,回归方程为:Y=1.352X-14.579。 2.3 IGF-1与FPG呈负相关,n=57,r=-0.45738,P<0.05。回归方程为:Y=-5.68647X±176.2782。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DN)的过程在早期表现为肾脏体积过大,肾小球容积过多,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过高;之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质积聚,尿蛋白排泄增加;最后肾小球硬化,临床上表现为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4]。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普及,DN的发病机制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已知众多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具有胰岛素样快速新陈代谢和持久的合成代谢功能的多肽,在血中,IGF-1与IGF-BP以复合物形式存在,无活性,只有IGF-1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以后才能引起一系列生化学反应。近来发现,IGF-1及其相应受体或结合蛋白在肾单位中呈特定部位存在,因此当循环中或肾脏中IGF-1与其相应受体作用后,可以通过内分泌、自分泌或旁分泌等方式对肾单位的特殊部位作用而影响肾脏功能[5]。 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组IGF-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IGF-1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刺激剂,能刺激肾小球基底膜细胞多聚体的合成和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对IGF-1的作用很敏感,IGF-1可与肾脏的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促进DNA的合成,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肾小球和近曲小管上,因为这些部位是IGF-1的靶器官之一,故而IGF-1的这种促内皮细胞及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本文中,IGF-1与Ccr呈正相关,说明IGF-1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关。研究表明[6],IGF-1能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增生肥大,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血IGF-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且IGF-1与FPG呈负相关,提示糖尿病患者IGF-1水平降低可能与高血糖有关。研究表明[7],高血糖能促进IGF-1的合成与释放。同时,高血糖能阻断生长激素对IGF-1的合成的促进作用。在生理条件下,IGF系统不会损害机体。只有在机体损害,如糖尿病的条件下,IGF才会引起细胞增殖等变化。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45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