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PQ |
|
牛敬忠 晁储璋 王敬茹
【摘 要】 目的:验证BPQ-Ⅱ型血液净化量子治疗仪(BPQ-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1天、4天、7天、10天加用BPQ-Ⅱ。于入院14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BPQ-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亚型分析发现,BPQ-Ⅱ对病情分型为中型和发病3天内开始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疗效更为明显。经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结论:BPQ-Ⅱ能够降低血粘度,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副作用少。 【关键词】 紫外线 充氧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已取得较好疗效[1]。BPQ-Ⅱ型血液净化量子治疗仪(BPQ-Ⅱ)是一种新型光量子治疗仪,该治疗仪是利用患者自身血液经紫外线照射,同时充氧,再进行活性炭净化,最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的一种循环式医疗仪器。为验证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于1997年1月至1998年9月应用该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经头颅CT证实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BPQ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于发病7天内入院。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2]对患者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病情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两组年龄及病情严重度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日。BPQ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PQ-Ⅱ治疗,每3日照射1次,每次照射血量600ml,4次为1疗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同时应用脱水剂、降血压药及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定和统计分析 1.3.1 临床指标 ①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按“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NDS评定并判断疗效,统计处理用χ2检验;②单独计算两组患者NDS的平均减少数(Mean decre ased score of neurologic deficits,MDSND),统计处理用t检验。 1.3.2 血液流变学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参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BPQ组46例中有效者41例,占89.1%;对照组46例中有效者33例,占71.7%,BPQ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5.844,P<0.05)。 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好转);BPQ组为71.7%,对照组为45.6%(χ2=6.452,P<0.05)。 2.2 开始治疗时间对BPQ疗效的影响(见表1)。 2.3 病情轻重对BPQ疗效的影响(见表2)。
表1 治疗开始时间对疗效(MDSND)的影响(±s)
组 别 n 起病后3天内 开始治疗 n 起病3天后 开始治疗 BPQ组 20 7.36±4.82 26 5.25±4.32
对照组 25 4.32±3.08 21 4.12±4.19 t 值 2.695 1.874
P 值 <0.05 >0.05
表2 病情分型与疗效(MDSND)关系(±s)
组 别 n 轻型 n 中型 n 重型 BPQ组 17 3.36±2.02 16 11.15±3.86 13 5.37±2.75
对照组 19 2.29±1.78 15 7.33±3.72 12 4.72±2.34 t 值 1.743 2.421 1.577
P 值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脑梗死的甘露醇治疗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氧化氮 内皮素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变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