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亚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结构和功能恢复 最近研究发现脑缺血缺氧损伤后脑细胞蛋白质合成明显降低,特别是重要的细胞结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含量也显著降低。国内李锋华等研究表明,亚低温能明显增强再灌注大脑皮质热休克蛋白70表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7]。

2 亚低温的调控方法和时机的选择

2.1 脑温的测定 脑温可通过直接脑室温度的测定和间接脑温测定来表达,后者简便、无创、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用。主要包括颞肌温度,密封鼓膜温度与肛温测定。 Jiang等[8] 在动物研究中比较了脑皮质温度与颞肌温度和肛温之间的相关性,但肛温与脑温的相关性较差。Leonv等[9]在心脏骤停的动物模型中发现密封鼓膜温与脑温也基本相同。在临床应用中,有作者通过肛温和脑温的比较,发现肛温略低于脑温,平均差值仅0.33℃,可作为临床脑温观察的一个指标。
2.2 降温方法及时机的选择 降温的方法很多,主要是物理降温。包括冰袋、冰帽、降温毯以及静脉点滴低温液体、心肺旁路等。心肺旁路虽降温迅速,但条件要求高。临床上多采用冰袋、冰帽为主,辅以静点低温液体以达到脑部的治疗温度。我们观察了4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在不影响心肺复苏的同时,立即头部戴冰帽,脑复苏成功率达58.8%,提示实施降温越早,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可能越轻,对脑复苏越有利。有文献报告,脑组织损害超过7~8小时再实施降温将明显降低低温的脑保护作用[9]。但也有人认为,单纯头部降温,脑温的下降很小,值得注意[11]。

3 亚低温的运用前景

  近期的研究表明: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均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且亚低温对心肌的损害明显低于中度低温。因此,亚低温疗法成为脑复苏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实施时间越早,可能对脑复苏越有利。尽管亚低温疗法在心肺脑复苏中的脑保护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所证实,但实施的时机和持续的时间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适用于临床的快速、有效的降温仪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的脑复苏中的长期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如何,尚不完全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1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图象处理系统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神经
    深低温冷冻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病人的护理
    头部重点低温复苏轻伤兔脑神经元的机理
    液氮浅低温冷冻对皮肤色素及黑色素细胞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亚低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探讨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指神经深低温冷冻法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
    中度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
    亚低温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
    中低血压患者应用低温透析的观察及护理
    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应用低温透析的观察及
    深低温保存角膜行角膜移植术的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