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 |
|
较
组别 总例数 再通率 例数(%) 与ST标准符合率 例数(%) LVEF(%) 住院期间冠脉事件 例数(%) A组 11 11(100)** 11(100)** 52.4±8.3** 6(54.5) B组 18 16(88.9)** 16(88.9)** 46.3±10.2* 9(50.0) C组 24 8(33.3) 9(37.5) 39.7±9.4 9(37.5) χ2值 21.3 19.02 5.93△ 1.11 P值 <0.01 <0.01 <0.01 >0.05
注:△为F值;与C组比较,**P<0.01,*P<0.05 3 讨 论 Matetzky等[1]最初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72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发现,以梗死相关动脉达到TIMI 2或3级血流作为冠脉再通的标准,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开放、心肌再灌注和左室功能及临床转归均优于24小时后T波倒置者。本文以判断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为依据,分别观察了溶栓开始后4小时内和4~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显示上述两组的再通率和与ST段降低标准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24小时后T波倒置组,其再通率与Matetzky等梗死相关动脉90%的开放率相近,表明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可作为判断冠脉再通的一项辅助指标。但4小时内T波倒置组的再通率和与ST段降低标准的符合率均为100%,故以溶栓开始后4小时内T波倒置作为判断冠脉再通的指标更为可靠。 本文在发病2~4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发现溶栓开始后4小时和4~24小时内T波倒置组的LVEF与24小时后T波倒置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4小时内T波倒置组的LVEF略大于4~24小时内T波倒置组。说明早期T波倒置者的冠脉再通后使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恢复再灌注,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得以保存。Matetzky等报道,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组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再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脏性死亡)少于对照组(P<0.02)。本文的结果与此不同,4小时内T波倒置和4~24小时内T波倒置组住院期间冠脉事件(主要是梗死后心绞痛)均多于24小时后T波倒置组,但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我们认为溶栓使冠脉再通后,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挽救,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域内仍有存活心肌,而原有的冠脉狭窄并未解除,可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及再梗死。因此从理论上讲,溶栓后冠脉再通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和再梗死应多于未通者。
作者单位:焦丽萍(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 472000) 杨清波(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 472000) 张晓平(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 472000) 杨鹏伟(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 472000)
参 考 文 献
1,Matetzky S,Gabriel I,Barabash GI,et al. Early T wave inversion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predicts better coronary perfusion: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study. J Am Coll Cardiol,1994,24(2): 378~38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