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食管心房调搏81例临床应用体会 |
|
刘天虎 晏明君 刘于菲 范世琼
本文报道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81例,重点介绍在评价窦房结(SAN)功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电生理研究及治疗、心房扑动(AF)转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81例患者分别有晕厥前症状或晕厥史,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疑心动过速史,PSVT发作及AF,而进行TEAP检查或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1.3岁(12~7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5年。 1.2 方法 以F6双极道管经鼻腔插入食管,在食管导联的P波双相或电压最高处固定导管,接食管心房调搏刺激器进行心房调搏,根据需要给予分级递增刺激、猝发刺激(burst)和程序刺激,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测定S2-R2跳跃延长时间,诱发和治疗PSVT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以及AF转律等。 2 结 果 2.1 测定SNRT 在本文无心动过缓病例中,检测SNRT 53例,平均SNRT=1 020ms(840~1 360ms),有晕厥前症状、晕厥史、心动过缓史共19例,SNRT<1 400ms 7例,在1 400~2 000ms 6例,其中1例SNRT=1 840ms,阿托品激发试验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SNRT>2 000ms(2 150~4 960ms)6例,其中2例阿托品激发试验阴性,4例出现交界性逸搏。 2.2 诱发和治疗PSVT及PVT 有心动过速史或疑有心动过速史49例,应用TEAP检出房室结双径路(AVNDP)15例,在S2刺激提前10ms时,其S2-R2跳跃延长平均值为145ms(60~270ms),跳跃延长后并诱发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例。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9例中,预激综合征A型及B型伴AVRT各2例,隐匿旁道伴AVRT15例,其中1例隐匿旁道伴AVRT,在作分递增刺激时,未诱发PSVT,作程度扫描时,当S2提前10ms时,S2-R2跳跃延长250ms,并诱发PSVT,发作时ECG P′波不清楚,诊为AVNDP伴AVNRT,后经射频消融术(RF)证实,有AVNDP存在,但未参与PSVT所形成的折返,心动过速为隐匿旁道所参与AVRT。另诱发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RT)及VT各2例。诱发的心动过速中,除7例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外,另25例均以burst法猝发脉冲终止发作。另12例入院或住院期间PSVT发作,应用TEAP burst法,其中11例终止发作,另1例PSVT,反复应用burst法,程序刺激法均未能终止发作,后行颈动脉窦按摩终止发作,终止后ECG示预激综合征B型。 2.3 AF转律 1例为63岁女性,突发AF 1周,频率250次/min,经检查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应用burst法,以频率350次/min终止AF并转为窦性心率。另1例为40岁女性,风心病二尖瓣狭窄、AF,频率260次/min,主要呈2∶1下传,心室率不易控制,应用burst法,最后以频率460次/min转为心房颤动(Af)并伴心室率减慢。 3 讨 论 3.1 评价SAN功能 病窦综合征(SSS)和SAN及其邻近组织的病变,导致冲动形成和(或)传出发生障碍或衰竭的心律失常,应用TEAP测定SNRT,并得出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SNRT指数,若SNRT>2 000ms,CSNRT>450ms,SNRT指数1.61,表明SAN功能障碍,本组病例按以上条件并结合阿托品试验及临床表现,诊断SSS共5例,另2例SNRT >2 000ms,阿托品试验阴性,系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动过缓。 3.2 诱发和治疗PSVT PSVT大多数是由折返机制所形成的心动过速,因此可以被TEAP诱发和终止。在诱发心动过速时,对有比较确切心动过速病史者,如用以上方法反复诱发均不能成功者,我们采用静脉注射阿托品1.5mg后再使用以上方法诱发成功7例,30例PSVT中,AVNRT占30%,AVRT占63.3%,ART占6.7%,另诱发PVT2例。TEAP诱发PSVT及部分PVT,复制患者原有的心动过速,并且大致能确定心动过速的种类,在诱发AVRT后能根据发作的ECG粗略估计旁路的部位,为心动过速的诊治提供依据。应用TEAP终止PSVT,其机制为心房调搏时,较快连续的刺激脉冲随时有机会侵入折返环路中,使部分心肌提前除极或延长其不应期,进而切断折返环路,终止PSVT,在应用burst法终止PSVT的38例患者中,除1例预激综合征B型伴AVRT外,其余均终止发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吸毒与非吸毒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