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研究 |
|
李良毅 许朝祥 林玲 陈国瑞
糖尿病(DM)患者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长,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需行透析治疗和肾脏移植术。糖尿病主要累及肾脏的微小血管,早期诊断DN,预防DN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DCFI)对糖尿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测定肾动脉分支的阻力指数(RI),方法 较为简便。已有糖尿病的RI研究资料较少注意到肾脏的微小血管病变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本文通过研究RI与它们的关系,探讨RI对早期DN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集1998年12月至1999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且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mg的DNⅢ期者[1]。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2.08±7.88)(36~71)岁,病程3个月至20年,平均为(4.981±5.31)年,既往无高血压、肾脏病史。并测定血压,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对照组为无高血压、肾脏病及周围血管病变的20例健康人,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8.1±3.87)岁。 1.2 方法 用Aloka-SSD-17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肾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计算出双肾的段、叶、弓状、小叶间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RI(RI=PSV-EDV/PSV)。每例均取双肾的平均值作为该例患者的RI。生化指标由Beckman自动生化仪测定,HbA1c由柱层析法测定。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的RI比较 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的RI比较
组 别 例数 段动脉 叶间动脉 弓状 动脉 小叶间动脉 正常组 20 0.56±0.05 0.55±0.03 0.53±0.04 0.49±0.04 糖尿病组 36 0.63±0.06 0.61±0.08 0.60±0.07 0.59±0.07 t值 4.428 3.488 4.104 5.864 P值 <0.01 <0.01 <0.01 <0.01
2.2 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组的段、叶间、弓状、小叶间动脉的RI作因变量Y,以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BUN、Scr、Ccr、TG、CHO等作为自变量,经SPSS计算机软件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1=0.596050-0.001262×Ccr+0.015404×HbA1c F=16.84828 P=0.0001 2=0.617685-0.001472×Ccr+0.013401×HbA1c F=7.27533 P=0.0024 3=0.594350-0.001371×Ccr+0.013265×HbA1c F=9.01942 P=0.0008 4=0.595917-0.001441×Ccr+0.012942×HbA1c F=10.67729 P=0.0003
3 讨 论 3.1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增长,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需行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术[2]。DN累及的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硬化,以及肾内微血管和中等大小动脉的硬化。肾动脉及其分支的硬化,弹性阻力的增加以及血管腔的闭塞,最终导致了肾的血流阻力增加,表现为肾内各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RI)增加[3]。本组早期糖尿病肾病RI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 3.2 肾动脉进入肾内发出5支段动脉,再分出叶间动脉进入肾柱。当到达肾椎体底部的髓质皮质交界处,叶间动脉呈弓状转弯即为弓状动脉,从弓状动脉再向皮质发出小叶间动脉,进一步形成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磁疗法治疗毒麻药成瘾病1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迷走神经过敏综合征17例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