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因素分析

6±11844.26 8362.96±6540.88
t值   0.2599 0.3396 2.8266
P值   >0.5 >0.5 <0.01

2.5 感染发生场所与病死率的关系 院内感染17例,死亡11例(64.71%),院外感染81例,死亡32例(39.51%),院内院外感染两组病死率比较χ2=12.71,P<0.005。
3 讨 论
3.1 年龄 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有关[2],年龄愈大,预后愈差,尤其是>60岁者。有文献[3]报道,肝硬化并发SBP的预后与年龄也有关。本文资料显示,SBP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3.2 肝硬化积分分级 积分越高,预后越差。本文资料显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三级间病死率有显著差异,C级病死率最高,B级次之,A级最少。与文献[3]报道基本相同。因此肝硬化的积分分级可作为肝硬化并发SBP预后判断的一项较好指标。
3.3 并发症 肝硬化伴SBP后,常加重原有肝实质损害,肝脏功能急剧下降,往往易出现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死率增加。本文资料显示,有并发症者的病死率(66.10%)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10.26%)。肝硬化伴SBP患者出现并发症提示预后不良,与文献一致[1,4]。
3.4 感染的细菌菌种和感染程度 肝硬化并发SBP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1,4,5],随着致病菌的变迁,感染的细菌菌种发生变化。本文显示,以金葡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球菌几乎相等于大肠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与文献[6]报道一致。过去认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大肠杆菌感染预后差[1,5]。本文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25)。可能与金葡菌、表葡菌感染率上升,感染菌中耐药菌株增加有关。
  一般认为,体温高、血象高、腹水白细菌数多,提示感染严重,预后差。由表2可知,仅血象在死亡组和存活组有显著差异,血象高提示预后不良。而腹水白细胞数和体温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可能由于部分肝硬化患者,感染严重,机体反应差,致使体温不升,影响总体体温均数,腹水白细胞数的多少除与感染轻重有关外,还与腹水的多少、抗生素应用与否以及利尿剂的应用有关。
3.5 感染发生的场所 文献[3]报道,SBP发生的场所与其预后有关。本文院内感染的病死率64.71%,高于院外感染39.51%(P<0.005)。提示肝硬化患者院内并发SBP,预后不良。
  SBP的预后还与治疗迟早、抗生素应用是否得力有关[5]。

作者单位:孙秋林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 230022)
夏玲玲(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 230022) 
赵先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 230022)

参 考 文 献

1,曹鑫芳.原发性腹膜炎.见:田文谋,于德昌主编.腹膜炎,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66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七例——全身皮肤硬化,活动后呼吸困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
    肝硬化病人营养支持的进展
    雌激素对去势兔血脂 内皮素及动脉粥样
    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73例分析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4例临床
    系统性硬化症发生肾危象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1例
    六虫胶囊对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循环的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