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式方法诊断 一种新的脑中风后抑郁的评测方法 |
|
李红玲1 赵庆荣1
国外研究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0%~65%。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康复治疗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其康复过程,故对中风后抑郁必须进行正确的评定和治疗。国内作者多以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症量表(CES-D)作为抑郁症的筛选和评定工具进行研究〔1~3〕。本文采用新近推出的脑中风后抑郁的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4〕对90例中风病人进行评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1997年11月至1998年3月, 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内收治的所有脑中风患者中,去除昏迷、失语及智力障碍者,进入研究者90例。全部患者均由临床和CT或MRI证实。 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28~81岁,平均59岁;脑出血32例,脑梗塞58例;左侧大脑病变34例,右侧大脑病变48例,双侧大脑病变8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者37例。 所有病人均在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调查合作状态下进行评测。评测方法采用1993年纽约Mount Sinai 医学中心提出的脑中风后抑郁 (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多模式方法诊断(multimodel approach to diagnosis of PSD,MMADD) 。 评测内容是从Beck抑郁调查表(BDI)中选出的内心症状11项和从 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HRSD)中选出的内心症状9项。BDI为自评内容,由患者本人打分,不识字者,由评测者阅读每项内容,由患者选择评分。HRSD为他评内容,由本文第一作者向患者提问并评分。见表1~3。
表1 MMADD中所选的BDI内心症状的评分标准
项 目 评分 0 1 2 3 1.悲哀 无 有 任何时间均有,且不能摆脱 同左,且不能耐受 2.自伤 无 有这种想法,但不愿实施 有这种想法,并可能进行 有确定的自杀计划或只要有可能就自杀 3.易激惹 无 偶尔 较易如此 所有时间均如此 4.社会退缩 对他人不失去兴趣 对他人的兴趣比通常小 对他人的兴趣大部分消失 对他人的兴趣全部消失 5.不满 无 不喜欢过去喜欢的事 对任何事不易感到满意 对任何事都不满意 6.悲观 无 对将来感到泄气 觉得没有什么希望 觉得将来无望,而且不会好转 7.自责 无 批评自己 谴责自己 对任何一点小错都谴责自己 8.不喜欢自己 无 对自己失望 厌恶自己 恨自己 9.失败 无 觉得比一般人失败多 回顾一生觉得自己有许多失败 感到作为一人是完全失败的 10.内疚 无 感到内疚 明显内疚 感到十分内疚 11.惩罚感 无 感到要受惩罚 感到应受惩罚 感到已受惩罚
2 结果 90例脑中风患者中发生抑郁症者43例,发病比率47.8%。从抑郁程度看,中度抑郁者30例,平均抑郁分为14.2±2.36;较重抑郁者13例, 平均抑郁分为21.9±2.1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9.12,P<0.001)。 中风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2 MMADD中所选的HRSD内心症状项的评分标准
项 目 医生、护士或家人的提问 评分 0 1 2 1.心境 你经常烦恼吗? 无 轻 重 2.自杀 你曾感到过哪样不愉快,以致于你不想再活下去吗? 无 轻 重 3.精神性焦虑 你发现你对一件不复杂的事想了又想,总放不下吗? 无 轻 重 4.激动 你最近松弛下来有困难吗? 无 轻 重 5.工作/兴趣改变 目前你发现工作/兴趣有改变吗? 无 轻 重 6.无望 对于将来你感到泄气或悲观吗? 无 轻 重 7.无援 你感到无援吗?常这样感觉吗? 无 轻 重 8.卑微感 你感到自卑或自己毫无价值吗? 无 轻 重 9.内疚 你是否有责备自己的倾向,或根本就觉得内疚 无 轻 重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30%~65%〔4,5〕。本文抑郁症发病比率为47.8%。有关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报道,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及病灶解剖特点等因素有关〔6〕。 但本研究未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比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性质有关(表4),与国内以往研究一致〔[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早期实施综合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局部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