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
郭先菊1 郎玉兰1 邱小红1 孙建萍2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现代临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1〕。但存活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促进患者生理障碍的康复使这类患者最快、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达到残而不废的目的,对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测和康复护理已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 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我科对30例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并且采用Barthel指数〔2〕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60例临床及CT和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0例。康复护理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7~69岁;其中脑梗塞14例,脑出血15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1例;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11例,双侧偏瘫1例;有语言功能障碍9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0~72岁;脑梗塞20例,脑出血10例;右侧偏瘫16例,左侧偏瘫14例;有语言功能障碍11例。 1.2 方法 1.2.1 评测 两组均接受临床急救和药物治疗及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护理组即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两组在同时接受Barthel指数(包括进餐、床、 轮椅转换,床上坐起、修饰,进出厕所、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脱衣服,大小便控制)初评测和观察4周后再次评测。 1.2.2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日常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又要住院治疗,加上对愈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之后,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抑郁焦虑,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缺乏信心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于患者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启发诱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脑卒中疾病的宣传资料,介绍一般知识,促进病人之间良好情绪交流,用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义务宣传,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怨恨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士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应用各种沟通方法,例如图像、字板等〔3〕。音乐刺激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4〕。对焦虑不安的患者,让他们听一些节奏徐缓,旋律优美的古典乐曲、民歌等,对抑郁症的患者,让他们听一些节奏明快,声音和谐的音乐。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每一点转归,激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兴趣,认真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 1.2.3 康复护理措施 应用神经促通技术,遵循偏瘫恢复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对偏瘫发病早期:即软瘫期给予正确的治疗性体位,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等。可以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肩痛、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 偏瘫肢体可做无痛范围内的关节被动活动,如上、下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每一个动作重复做10~15次。 感觉性刺激(以Rood法为主),包括促进方法(快速擦刷、轻微触摸,冰刺激、轻快牵伸肌肉,轻叩肌腱或肌腹、挤压肌腹,强力挤压关节等)和抑制方法(轻微挤压关节,中度湿热刺激等)〔2〕。 痉挛期:抗痉挛治疗,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抑制痉挛。选用双桥运动或单桥运动;下肢和上肢的控制能力训练;体位转换:床上翻身,卧位→坐位→站位;平衡:坐位的Ⅰ、Ⅱ、Ⅲ级平衡,站位的Ⅰ、Ⅱ、Ⅲ级平衡;协调运动;尽量使偏瘫侧肢体负重;步态的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及偏瘫肢体功能状况选择训练项目及活动量,并逐渐增加,每日以护士-患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护理指导。每日1次,每次1小时。
2 结果 见表1,经卡方检验,实施康复护理组肩痛、肩手综合征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肩关节脱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Barthel指数在康复护理前后各评测一次ADL,评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2。
表1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一次跨世纪的WHO国际康复研讨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纯词聋患者1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