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
|
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率(%) 白血病 53 8 15.1 再障 26 13 50.0 合 计 79 21 26.6
注:χ2=10.89 P<0.01 表5 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
分组 例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例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率(%) 感染组 53 8 15.1 非感染组 26 13 50.0 合计 79 21 26.6
注:χ2=12.31,P<0.01 4 讨论
本组病例中总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26.58%,与文献报道一致。病种对血小板输注效率影响有明显差异(白血病组为15.1%,再障组为50.0%,P<0.01),与文献报道相符,可能与再障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多次长期输血易产生抗体有关。[1]本组单采与多人份混合对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影响无差异,与文献报道不符,可能因本组病例均为反复多次输血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已经因多次输血而产生抗体有关。据文献报道,多次输血患者如不采取预防措施,约50%可能产生HLA抗体和/或血小板特异性抗体。[1,3]免疫因素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中无明显脾肿大,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影响与文献报道不符,可能与非感染组中再障病例数多及血液病患者为易感染人群有关。
5 护理
5.1 输注血小板悬液的一般护理 5.1.1 输注血小板悬液前护理:①血小板悬液最佳储藏温度是22±2℃,忌在4℃冰箱冷藏。pH值以6.0~7.4为宜,否则回收率低,存活期短。[2]②常用的血小板制品有浓缩混合血小板和机分单采血小板2种,鉴于前者经过2次离心使血小板聚积成团,因此须先在22±2℃环境下静置1~2小时,使其自然解聚后方可输注。③尽管机分血小板可在22±2℃振荡保存3~5天,手工分离的血小板保存1天,但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存活率及功能持续降低,[2] 故应尽快优先输注。 5.1.2 输注血小板悬液中注意事项:①输注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一般为每分钟60~80滴。②输注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热引起血小板消耗。对轻度的过敏反应如全身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应严密观察,减慢输注速度,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类药物或类固醇类药物。对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小板,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mg;有喉头水肿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应积极行抗休克治疗。 5.1.3 输注血小板悬液后护理:①输血小板悬液后, 护士应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减轻,有无新的出血倾向。②定期观察血小板计数,判断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效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RSA感染流行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层次护生毕业实习期适应状况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