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癌周肥大细胞密度与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 |
|
gt;15 ILN 41(89.13) 5(10.87)
注:rs=-0.257,P<0.01 3 讨 论
有人通过对805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的研究,发现38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86.00%,1~3个淋巴结转移病例276例,5年生存率为47.84%,4~7个淋巴结转移病例88例,5年生存率为33.66%,>7个淋巴结转移病例34例,5年生存率为21.33%,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5年生存率越低[4]。Jurgen等[5]通过对477例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6 ILN病例(n=258)5年生存率为45.5%(35.8%~52.1%);7~15 ILN病例(n=137)5年生存率为29.7%(20.9%~38.4%);>15 ILN病例(n=82)5年生存率为10.4%(3.2%~17.5%);三组间5年生存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本文结果与Jurgen等的研究相似,1~6 ILN病例5年生存率为43.70%,7~15 ILN病例5年生存率为29.17%,>15 ILN病例5年生存率为10.87%。Dabbous等的研究表明,MC具有抵抗某些肿瘤的作用。MC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生长和浸润有重大影响[6]。本文结果表明,胃癌癌周MC密度高者,≥5年生存年数者较多,反之,则<5年生存年数者较多。胃癌癌周MC密度高者,ILN数目较少;反之,ILN数目较多。胃癌癌周MC密度与ILN数目呈负相关,ILN数与5年生存率也呈负相关。因此,测量胃癌癌周MC密度,对评价胃癌预后有一定意义,是反映胃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指标。 (说明:本文的统计学分析处理工作由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统计学教研室陈青山副教授协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单位:刘俐敏(43006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张洁(43006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许浪(43006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肖和平(黄石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Theodore H,Asli G,William L,et al.A half a node or a whole node-a comparison of method for submitting lymph nodes.Am J Clin Pathol,1998,109(5):571~576 2,张友元,邢寿富,张子俊,等.胃癌活组织肥大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33~34 3,张友元,张子俊,肖和平,等.胃癌间质肥大细胞计数及其意义.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16(4):304~306 4,阚秀,张嘉庆.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2 5,Jurgen D,Knut B,Raymonde B,et al.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inoma.Cancer,1998,82(4):621~631 6,Dabbous MK,Haney L,Nicolson GI,et al.Mast cell modulation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 rat mammary adenocarcinoma 13762 MF.Cancer,1991,63(6):873~878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