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直视下带膜支架治疗上段食管气管瘘

张爱民 庞志锋 丁建明

  食管气管瘘临床较为常见,无论发生在放疗、术后、抑或食管癌晚期发展浸润所致,一旦形成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及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国内外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中、下段食管气管瘘收到肯定疗效,但对距门齿21cm以下的上段病变目前仍认为属支架置放相对禁忌证,我们自1996年10月至1999年3月,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71例,其中上段32例(距门齿18~21cm),收到了肯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5.7岁。其中食管癌放疗后20例,晚期食管癌放弃手术者4例,术后癌复发6例,肺癌行插管化疗2例,部位距门齿18~19cm 14例,19~21cm 18例。瘘口直径约1 cm者12例,1~1.5cm 16例,4例内镜下观察不清,用X线碘油造影证实。伴食管狭窄者9例。治疗前吞咽困难按Strller分级,2级2例,3级6例,4级1例,狭窄长度为2~9cm,其中2~3cm者3例,4~6cm者5例,>6cm者1例。32例患者全部于进食及饮水时呛咳。有肺部感染,发热,咳黄色脓痰者7例。
1.2 治疗方法 仪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引导钢丝、硅胶扩张器、置入器均为江苏常州智业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使用Olympus GIF-XQ30胃镜。胃镜及X线检查确定瘘口部位,如有狭窄,依次用Sarary扩张器扩张,扩张后如必要时可在瘘口粘膜近端注射造影剂,以做标志,然后沿引导钢丝插入置入器,根据瘘口距门齿距离准确将支架推送至瘘口部。

2 结 果

  31例患者支架置入1次成功,成功率为96.9%(31/32),1例因剧烈呕吐使支架移位,未能完全覆盖瘘口,即刻注入冰水后,取出支架重新放置成功。无1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置管后吞咽困难迅速缓解。仍按Strller分级,达0级者7例,1级者1例,2级1例。食管气管瘘完全闭合。置入后即饮热水,32例均无呛咳现象发生,吞钡剂摄片示堵瘘率及梗阻解除率均为100%。32例中有3例于置放后50~60天沿支架上沿或下沿又重新长出新生物,另有5例于8至10个月分别死于肺及纵隔转移,7例失访,其余20例置放时间为6至15个月,情况良好,中远期疗效仍在随访观察中。

3 讨 论

  食管癌狭窄或手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此时常采用内镜下介入治疗[1],中下段食管气管瘘、食管狭窄者支架置入术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上段食管气管瘘并食管瘘狭窄者,单独在内镜直视下完成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报道极少。无论何种原因,一旦形成食管气管瘘,过去处理极感棘手,患者十分痛苦,如每次进食饮水时发生的剧烈呛咳及由此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无特效疗法,即使近年兴起的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一般认为也只适用于距门齿21cm以远的病变,否则置放后因食管上段属横纹肌,且位置高,支架较固定后可能引起疼痛,异物感,甚至会形成支架脱位,出血,穿孔等并发证,而一直未能应用于临床。从本组资料看,只要掌握适应证,置放技术熟练,定位准确(当然对于高位病变,不能片面强调以病变最重处为中心,因为支架过高会影响会厌功能,故我们认为,支架上口距会厌以不少于2cm为好),支架上沿不超过食管颈段第一个生理性狭窄上沿,距门齿18cm~21cm的高位仍是适应证,而且它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并未因此而增多。这可能是由于支架属高分子透氧不渗液的生物膜架,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超弹性和抗腐蚀性,金属丝具有柔软和持续支撑力,可弯曲调整对肿瘤的压迫,从而减轻对上段食管持续摩擦引起的疼痛和异物感。
  带膜支架对肿瘤既有较强的压迫作用,引起局部缺血,抑制或延缓肿瘤生长,又可解除狭窄,封闭食管气管瘘。解决了其他姑息疗法不能解决的难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张爱民(457000)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庞志锋(457000)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丁建明(457000)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消化系疾病介入治疗.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56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色素内镜对食管癌手术切除范围的价值
    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护理
    内镜超声在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瘤诊
    中心静脉穿刺管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胸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体会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经验
    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的防治
    胰腺疾病内镜治疗进展
    内镜下微波治疗呼吸道淀粉样变二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