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高原地区出血性十二指肠炎62例病因探讨 |
|
庞永文 庞捷 韩云
对我院1985年1月至1999的10月来自海拔3000m以上4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诊断出血性十二指肠炎62例,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有明显的地区特点,现就病因问题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男59例,女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周。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有黑便,34例伴有呕血。多数病例有变化不定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反酸、恶心、嗳气、呕吐。19例在训练或过度劳累后出现黑便或呕血。28例有饮酒史,15例有服用解热止痛类药物(安乃近、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史。 1.3 胃镜检查 全部病例在入院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胃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无活动性溃疡及新生物,食管内无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有活动性炎症表现(如充血、水肿、糜烂),同时在病灶或其边缘有新鲜渗血或粘膜附着血块、血痂,或粘膜有出血斑点,以判断出血系由十二指肠球炎所致。 1.4 治疗 62例全部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需输血者6例。
2 讨 论
出血性十二指肠炎发生率报道不一,国内资料[1]为1.6~10.7。我院15年来检查出血性十二指肠炎为14.8%(62/420),高于平原地区。探讨其原因与高原地理环境和高原人群占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青海地区的特点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2]。本地区是以低气压、低氧为主的高原气象,海拔3000m高度大气压含氧量为海平面大气压含氧量的72%[3]。这些不佳的高原环境对十二指肠出血有直接影响,本组19例(占30.64%)患者在训练或劳累过度后出现黑便或呕血,这主要是患者在高海拔区机体处于低氧状态,加之训练或其他因素致体力负荷加大,增加了机体氧耗,低氧可导致胃肠道粘膜血管扩张、充血和胃肠粘膜能量代谢障碍,同时寒冷通过躯体内脏反射引起胃肠血管收缩,加重了十二指肠粘膜缺氧,致十二指肠腺分泌粘蛋白功能下降,使粘膜屏障作用减弱,这是出血性十二指肠炎主要原因之一。 出血性十二指肠炎的发生与饮酒、服用阿司匹林以及应激有关,已被有关资料证实。高原地区的居民多数有饮酒驱寒和服用解热止痛类药物的习惯,本组43例(69.36%),可见其占的比例较高。高原人十二指肠粘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下,加之酒精、药物不良因素的刺激,使粘膜出现了与缺血相似的改变,致粘膜屏障损害,造成炎症出血。因此,我们认为在高寒缺氧地区,注重保暖、戒除饮酒、不易过度劳累、不滥用解热止痛药物是减少十二指肠炎出血至关重要的措施。
作者单位:庞永文(810000)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韩云(810000)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庞捷(810007)公安消防总队医院
参考文献 1,赵东海主编.纤维胃肠镜检查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2 2,张彦博,汪源,刘学良,主编.人与高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22 3,张彦博.汪源,刘学良,主编.高原疾病.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3
上一个医学论文: 洗胃对预防羊水污染的新生儿肺炎及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B型超声导向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6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