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58例分析 |
|
血19例,84%(16/19)的患者出血得以控制[3]。我们用奥美拉唑以Brunner同样的治疗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29例,有效止血率达89.65%(26/29),临床治疗结果与之相近,并且发现,奥美拉唑80~120mg/d的疗效显著优于40mg/d,止血疗效与其剂量密切相关,这与白歌等的部份观察结果相似[6]。 奥美拉唑是强有力的质子泵抑酸剂,其进入体内后,特异性聚集于壁细胞,可降低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能使胃内pH迅速上升,并维持此较高pH值,从而使血小板聚集,加速凝血反应,并使胃蛋白酶失活,稳定已形成的血痂。已有研究显示,当每天静脉注射40mg奥美拉唑注射液,虽也可使胃pH保持(5.8±1.3),但抑酸时间只能维持(12.4±2.4)小时[8];而每天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1次,则可使平均胃内pH和中位pH达6以上,使胃内高pH持续的时间延长,在24小时内胃内pH>5和大于6的时间分别大于85%和75%[7];Labenz等用8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冲击治疗后,继以奥美拉唑8mg/h持续滴注24小时,结果发现约36min左右即能使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pH迅速提高大于6,并长时间维持高pH值,胃腔内pH<6的时间,在头24小时的后半段仅占0.15%[8];可见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与其用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剂量抑酸强弱不一,必然会影响到对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止血功效。本组奥美拉唑40mg/d的治疗剂量,其有效止血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80~120mg/d,其原因即是因为前者用药剂量低,虽然40mg奥美拉唑也能提高胃内pH,但却不能较长时间的维持胃内高pH,故导致患者体液及血小板的止血作用发挥缓慢,溃疡出血灶血痂形成缓慢;或血痂虽能形成,但因胃内约有12小时不能维持较高pH,致使形成的血痂又被胃酸或胃蛋白酶溶解,从而造成溃疡病大出血患者继续出血不止。而每天80~120mg的治疗组,由于首次即用80mg的奥美拉唑静脉推注,迅速抑制胃酸分泌,使胃腔内pH>6,并维持此高pH值,以后又4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使全天大部分时间都持续维持胃pH>6,至胃内连续数天处于最佳的止血环境中,所以其能止血迅速和持久。本组临床研究显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其疗效与剂量密切相关,每天用奥美拉唑注射剂80~120mg,即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对国人而言,此一用药剂量较为适宜。若80~120mg/d止血效果欠佳,则可增至240mg/d用量,以提高对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止血疗效。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剂量氟美松治疗乙型脑炎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奈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30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