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测定及意义 |
|
王中兴 田辉兵
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ADF)在许多肝病患者中是常见的。它们这种异常的特性是由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障碍和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fibrinogen bound sialic acid,FSA)的水平增加的结果[1,2]。为此,我们对肝病患者的FSA、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等进行了测定,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健康人组52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30例,女22例,年龄18~52岁。患者组93例,男61例,女32例,年龄20~72岁。其中急性肝炎(AH)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活肝)15例,肝硬化(LC)45例,阻塞性黄疸(OJ)14例。 1.2 检验方法 1.2.1 纤维蛋白原(Fibg)的制备 参考文献[3]方法,略加改进后进行。取A、B两管分别加新鲜血浆0.2ml,加冷的(4℃)pH 7.4 0.15mol/L,磷酸盐缓冲液1.0ml,饱和(NH4)2SO4 0.5ml,混匀后置冰水中30 min后离心(3 000r/min,10min),弃上清,如此洗涤3次,倒置于滤纸5min,备用。 1.2.2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将A管中加入0.5ml生理盐水,用双缩脲试剂测定其纤维蛋白原含量,以g/L表示。 1.2.3 FSA测定 将B管加入0.5ml生理盐水,溶解后按文献[4]方法测定其唾液酸含量,以μmol/L表示。最后FSA的含量结果以每mg纤维蛋白原含唾液酸nmol/mg.Fbg表示。TT、肝功能等按实验室常规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数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用q′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组纤维蛋白原、FSA、TT检测结果 见表1。表1所示,纤维蛋白原含量除肝硬化组中显著低于健康人组外(P<0.05),其余各组虽有升高或降低,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均>0.05)。FSA值除阻塞性黄疸组未见与健康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肝硬化等其余各组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研究中还发现,所有FSA值异常者,TT均延长。
表1 肝病患者Fig、FSA、TT测定结果(±s)
组 别 例数 纤维蛋白原 (g/L) FSA (nmol/mg.Fbg) TT (s) 健康人组 52 3.08±0.72 18.8±6.9 18.2±4.8 急肝组 19 3.34±0.63 23.5±5.8* 21.50±5.6* 慢活肝组 15 2.89±0.58 26.7±4.4** 23.30±4.9** 阻塞性黄疸组 14 3.35±0.51 20.3±3.9 23.12±4.8** 肝硬化组 45 2.71±0.70* 29.8±7.2** 30.4±6.8** F值 4.40 19.58 29.21 P值 <0.01 <0.01 <0.01
注:与正常人相比较,*P<0.05,**P<0.01 2.2 TT时间与FSA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49例肝病患者,发现TT与FSA两指标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712,P<0.01)。 2.3 阻塞性和非阻塞性黄疸FSA值异常发生率 前者为7%(1/14),后者为56%(27/48),二者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 论
纤维蛋白原合成于肝脏,是二聚体分子,为凝血机制的第一因子。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是纤维蛋白原多肽链N末端糖链最边缘极为敏感的成分,测定其含量对异常(先天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类和临床诊断,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Francis等早已证实ADF在许多肝脏疾病中是常见的,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且是FSA增加的结果[5]。其主要表现是[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暴发型伤寒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太极通天液与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疗效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