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 |
|
刘煜昊 董平栓 杨喜山 赵狄 刘福喜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大量的证据认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即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炎症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1],而且和冠心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2]。本文观察了我院冠心病患者CRP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和冠心病的形成及冠脉不稳定性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且经临床及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排除变异性心绞痛和微血管病性冠心病的患者为非冠心病(NCHD)组。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且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为UAP组,余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经病史、心电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或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AMI组。均排除可引起CRP增高的感染、风湿性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各组间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血脂和服阿司匹林等无明显差异,见表1。 1.2 CRP的测定 入院后抽静脉血2ml,取血清置于2~8℃冰箱中贮存备测。参照药盒(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品)说明,应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CRP。 1.3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的差异性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以F检验,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SAP、UAP和AMI三组中CRP明显高于NCAD组,UAP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而UAP和AMI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1 各组临床特征
组别 例数 男(例) 女(例) 年龄(岁) 糖尿病 例(%) 高血压 例(%) 心梗病史 例(%) 吸烟 例(%) 服阿司匹林 例(%) 高血脂 例(%) NCHD组 35 21 14 59.1±14.4 3(9) 9(26) 0(0) 18(51) 18(51) 7(20)
SAP组 42 25 17 64.5±12.9 6(14) 10(24) 1(2) 19(45) 23(55) 9(21) UAP组 32 19 13 66.7±13.2 7(22) 12(38) 2(6) 15(47) 18(56) 6(19) AMI组 29 19 10 68.5±13.6 5(17) 10(34) 1(3) 17(59) 17(59) 8(28) χ2值 0.34 0.35 2.27△ 2.42 2.25 2.39 1.41 0.18 0.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为F值 表2 各组CRP的变化(±s)
组别 CRP(mg/L) NCHD组 2.9±1.1 SAP组 3.9±1.2 UAP组 4.6±1.3 AMI组 4.7±1.2 F值 54.45 P值 <0.01
注:NCHD组和SAP组、UAP组、AMI组比较,P值均<0.01;SAP组和UAP组、AMI组比较,P值均<0.01;UAP组和AMI组比较,P>0.05 3 讨 论
CRP和冠心病的关系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Hatanaka等[3]证实人类冠脉粥样病灶中有CRP染色阳性的细胞存在。前瞻性研究认为,高水平的CRP可使中风危险性增加2倍,心肌梗死增加3倍,周围血管疾病增加4倍,并独立于肥胖、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子,是较敏感的心血管预测因子[1]。总之,CRP和冠心病有密切关系。本文冠心病各组CRP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亦证明此观点。Liuzzo等[2]研究表明,在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明显增高,且和以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相[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暴发型伤寒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