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研究 |
|
ey words] Mycoplasma pnuemoniae; Pneumonia; Clinical feature 支原体是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最小的微生物,可引起呼吸道及肺组织的感染,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多见,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为最高,约占71%,可散发或呈地区性流行,常流行于学校、军营和家庭等集体生活环境中[12],本文对13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都为某培训基地男性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19岁。所有患者居住在同一大楼内,无野外居住及禽类接触史,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感染史,选患者均因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而分成两批急诊收治入院。入选患者均做血清学、咽漱液的特异性支原体肺炎抗体检测,拍摄胸部X线平片和胸部CT片,并对其病灶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 1.2 实验室检查 1.2.1 常规检查 入选患者均需要做血常规、粪和 作者简介:陆月明(1966),男,上海人,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 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脏器累及损害。 1.2.2 血清学检测 患者入院后即采静脉血标本,选择患者的肘静脉为采血处,常规消毒并常温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迅速置于预先准备好的4 ℃低温试管中,分别进行血清冷凝集试验、病原体IgM抗体及免疫荧光检测。 1.2.3 咽漱液检测 由患者口含6 ml采样液(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配置),抬头并使液体充分与咽喉部接触后,将此含漱液吐入无菌塑料试管中,旋紧螺口,送实验室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常见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这些病原体包括副流感病毒血清(1,2,3)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 1.3 影像学检查 入院时和治疗中对全部病例进行胸部X线和螺旋CT扫描检查,着重分析患者支原体肺炎侵袭肺组织中的X线和CT片的形态学变化,并及时描述记录。 1.4 诊断依据 有呼吸道症状,尤其以刺激性呛咳或干咳为主者,伴有全身畏寒发热症状者;查体可发现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血清冷凝集试验滴度≥40或呈进行升高者为阳性;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恢复期呈两倍以上增高。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片显示斑片状、球状或呈云雾状密度增高阴影。以上条件具备咳嗽发热症状并且血清冷凝集试验滴度阳性、或支原体肺炎IgM抗体阳性、胸部CT片显示病灶者可确诊为支原体肺炎[12]。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2.1.1 症状 13例患者中均有发热,以中高度发热为主,体温波动在37~38℃者2例,38.1~39℃者9例,39.1℃以上者2例,最高体温40.2℃,大多数以咽干咽痛和干咳等症状为主,无鼻塞、流涕、打喷嚏、胸痛和咯血等症,9例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痛。未见其他并发症。 2.1.2 体征 本组患者体征不明显,有时两肺听诊仅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 2.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血常规,血白细胞数高于10.0× 109/L者4例,平均为(5.71±1.89)×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70%者4例,平均为(61.84±8.19)%、淋巴细胞百分比大于30%者2例,平均为(28.25±7.09)%。血液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检查都正常。血冷凝集试验都在1: 40以下。血清支原体肺炎IgM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其中有一例同时合并副流感病毒血清(1,2,3)型IgM抗体阳性。咽漱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仅1例呈支原体肺炎阳性,其余均为阴性。 2.3 胸部影像学特征 所有患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但胸部CT检查呈现异常改变。胸部X线的异常表现以两肺中下叶居多,呈单发或多发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胸部CT扫描表现为多发或单发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1例患者出现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大片模糊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有4例患者两肺同时存在病变;在单侧肺病变中以右侧改变的有5例,左侧者2例。两肺上、下叶都可受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