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8例 |
|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传导阻滞;复元活血汤
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在原皮疹区的皮下长期存在的剧烈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PHN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本院疼痛专科采用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味内服治疗PHN,并与单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进行对照,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对其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本院皮肤科或疼痛中心于2006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疼痛诊疗学》[1]中关于PHN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5岁,平均(50.69±6.33)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3年,平均(8.56±1.16)月;带状疱疹发生部位:胸腰部18例、头颈部5例、上肢2例、下肢3例;伴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男13例,女9例;年龄15~73岁,平均(57.12±6.23)岁;病程最短9 d,最长2.5年,平均(7.96±1.33)月;带状疱疹发生部位:胸腰部12例、头颈部5例、上肢3例、下肢2例;伴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5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部位及合并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①抗病毒:阿昔洛韦0.2 g,口服,每日3次,或阿昔洛韦注射液5 mg/kg,静脉点滴,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②神经阻滞:依据皮肤疱疹和疼痛区域,结合脊神经皮肤支配区节段的体表标志,判断病变神经平面后,对头面部疱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颈部疱疹行颈丛神经阻滞,对胸腰部疱疹行简易椎旁神经阻滞法,对腰骶部和下肢的疱疹行臀上皮神经或坐骨神经阻滞。药液配置:1%利多卡因5 mL或0.125%布比卡因10 mL、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6 50 mg、维生素B12 0.5 mg、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至20 mL。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复元活血汤加味口服。药物组成:柴胡15 g,瓜蒌根9 g,当归9 g,红花6 g,穿山甲6 g,大黄30 g,桃仁15 g,姜黄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以睡眠质量评分(sleep quality scale,SQS)评估睡眠质量变化[2]。VAS降低至0~3分或SQS降至0~1分为显效;VAS降至4~5分或SQS降至1~2分为有效;VAS≥6分或SQS 3分以上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运算均在SPSS 14.0软件中进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显著性水平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2.3 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SQ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Q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SQ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QS评分比较(略)
2.4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眩晕、嗜睡、[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