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自动分析仪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
2.2.5 安全性检查
肝、肾功能,采用CX9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3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疗效判定标准[2]略作修改(将临床痊愈改为完全缓解)。完全缓解:治疗3~4月主症消失,兼症消失,检验指标基本符合缓解条件;连续服药能保持缓解,检验指标趋于完全正常,狼疮性肾炎者蛋白尿消失,激素减至维持量或完全停服。显效:治疗3~4月主症好转,兼症大部分消失,检验指标基本符合缓解条件;连续服药病情稳定,狼疮性肾炎者蛋白尿减少至“+”或转阴,激素减量。有效:治疗3~4月主症、兼症有所好转,检验指标有部分符合缓解条件。狼疮性肾炎者蛋白尿减少,激素量略有减少。无效:治疗6月以上主症、兼症虽有所改善但不稳定,偶见活动指征,以及主症、兼症均无改善者,蛋白尿无改变甚至加重,激素量略有减少、未减或加大量。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的相关数据分析方法:2组间及治疗前后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3组间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1)表1 3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略)
3.2 临床疗效
(见表2)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经χ2检验,χ2=1.463,P>0.05
3.3 蛋白尿变化
(见表3)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蛋白尿定量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中医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经t检验,3组治疗前后24 h蛋白尿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组、西医组,P<0.01;中医组,P<0.05),显示3组在治疗蛋白尿方面均有疗效。3组24 h蛋白尿定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改善程度为结合组>西医组>中医组。
3.4 血象变化
(见表4)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WBC、Hb、PLT、ESR比较(略)
经方差分析,3组治疗前的WBC、Hb、PLT、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及西医组升高白细胞作用优于中医组(P<0.05),结合组与西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有升高Hb作用(P<0.01),中医组升高Hb疗效优于结合组(P<0.05)。3组在升高PLT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治疗后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治疗均能降低ESR。经方差分析,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5 免疫指标变化
(见表5、表6)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略)表6 2组患者ANA改善情况(略)注:2组比较,χ2=0.591,P>0.05;因西医组数据不全故不作比较
经t检验,2组治疗前dsDNA、IgG、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治疗均能降低dsDNA (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升高C4(P<0.05)。
3.6 激素应用情况
中医组经治疗后7例患者完全停用激素,其余21例强的松剂量均≤10 mg/d。结合组病例均顺利撤减,其中15例(50%)减至15 mg/d以下。西医组病例2例未减量,其中10例(33.33%)减至15 mg/d以下。
4 讨论
由3组疗效可见,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与西医治疗对于SLE同样有效。中医组完全缓解2例,结合组及西药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说明中药治疗疗效持久且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医源性开支少。结合组显效率高于西医组及中医组,说明中药联合CTX治疗疗效叠加且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