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恶性血液病组患儿血清中TSGF浓度和尿中TSGF浓度生成的散点图可见散点有线性趋势,见图1。
恶性血液病组患儿血清中TSGF浓度和尿中TS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几种常见的小儿恶性血液病血中TSGF浓度和尿中TSGF浓度均有正相关关系,见表3。图1 恶性血液病组患儿血清和尿中TSGF生成的散点图表2 几种小儿恶性血液病组之间进行TSGF浓度比较(略)表3 各组血清中的TSGF含量与尿中的TSGF含量对比结果(略)
3 讨论
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转移非常重要,是近年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恶性肿瘤在形成和生长的初期,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毛细血管即出现大量增生,肿瘤血管增生涉及众多生长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宿主的免疫细胞或基质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最终导致血管生长[4]。这些生长因子可来源于肿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TSGF即是其中的一种,它由肿瘤细胞产生,仅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作用,因此具有恶性肿瘤特异性,它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周边毛细血管的大量增生。
近年来文献报道,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一样,也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形成及其调控因子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较多的与肿瘤血管新生相关的调控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SGF等[5]。研究表明,微血管生成在人类白血病中亦起关键作用,急性白血病骨髓微血管数目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炎性反应组则与正常对照组类似,并认为白血病细胞能诱导骨髓微血管生成,白血病细胞亦可能是新生血管依赖性的[6]。Du等[7]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血管密度明显增高,并且增高程度与骨髓中骨髓瘤细胞侵袭性密切相关[8]。研究证实MDS骨髓中微小血管密度明显增加[9]。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微血管生成亦是明显增加的,与实体瘤有相似之处[10]。这给TSGF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们用生化比色法检测36例小儿恶性血液病、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SGF水平,结果显示小儿恶性血液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见表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灵敏度为80.5%,与文献报道一致[11],说明血清TSGF测定是诊断小儿恶性血液病的一个良好指标。提示当小儿恶性血液病发生时,肿瘤细胞表达更多的TSGF,进而促使骨髓血管密度增加,给肿瘤细胞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也表明小儿恶性血液病具有更高的血管生成能力,TSGF与小儿恶性血液病发生有关。由表1可知,几种常见小儿恶性血液病血清TSGF值与健康儿童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且阳性率较高,显示血TSGF对诊断具有广谱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还显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DS、其他小儿恶性血液病,这几组之间进行比较(见表2),血清TS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TSGF可能与小儿恶性血液病类型无关。
在小儿患者中尿液标本比血液标本相对更容易采集且易于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有关尿液TSGF测定诊断恶性肿瘤的文献报道极少,且仅限于成人,尿液TSGF检测在小儿恶性血液病中的诊断意义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将35例小儿恶性血液病患者尿TSGF值与2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见表1),小儿恶性血液病患者尿TS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P<0.01),说明尿TSGF测定对诊断小儿恶性血液病是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几种常见的小儿恶性血液病尿TSGF值分别与健康儿童组进行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见表1),而且阳性率很高(91.6%)。表明尿TSGF值对几种常见小儿恶性血液病均有诊断意义,即尿TSGF对诊断具有广谱性。还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DS、其他小儿恶性血液病,这几组之间进行比较(见表2),尿液TS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尿TSGF水平与小儿恶性血液病类型无关。
由恶性血液病组患儿血清中TSGF浓度和尿中TSGF浓度生成的散点图可见,散点有线性趋势(见图1),可知两变量之间有直线相关趋势。进一步计算各组小儿恶性血液病血清中TSGF浓度和尿中TSGF浓度的相关系数(见表3),可知各种常见的小儿恶性血液病血清中TSGF浓度和尿中TSGF浓度均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查r界值表得各组P值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