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损伤腹内脏器、气胸、剧烈疼痛、硬化剂外溢或进入集合系统等,对巨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传统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虽然效果肯定,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疼痛时间长且恢复慢等缺点。
自20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开始在泌尿外科领域应用以来,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被认为是肾囊肿的理想术式[4]。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包括经腹腔和后腹腔两种入路,前者解剖清楚、视野清晰,可以同时处理双侧肾囊肿,但易损伤腹腔脏器,如脾脏、胰腺、下腔静脉等,而且对肾背侧囊肿显露困难,对腹腔既往有手术史、外伤史、感染史等的病人,经腹腔入路手术往往受到限制。而经腹膜后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不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有研究显示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经腹膜后手术入路直接,暴露方便,解剖关系熟悉,不会损伤腹腔内脏器并减少胃肠道反应,而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其缺点就是操作空间小,解剖标志不是非常清楚,技术操作要求高。
本组79例病人均是在腹膜后入路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者,效果满意。该术式体会有如下几点。(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手术指征是囊肿直径大于4 cm,并伴有临床症状如腰痛、发热、血尿、高血压、反复尿路感染或疑有恶变者,或无明显症状但有思想顾虑者。(2)把握手术禁忌证,有下列情况者不予手术:①囊肿直径小于4 cm,无症状且无肾功能损害;②患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急性腹膜炎症状者;⑤肾囊肿存在感染或局部粘连较重者。(3)术前置胃管和尿管,根据泌尿系B超、双肾CT、静脉泌尿系造影等检查确定肾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周围血管、肾集合系统之间的关系。(4)术中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通道的建立:先取腋后线与第12肋缘下皮肤为穿刺点建立第一个通道,再在手指的引导下建立另外两个通道,穿刺点位置的选择要适中,以避免器械操作相互影响;②进入后腹腔的间隙后,在直视下仔细辨认腰大肌、膈肌角、腹膜反折、肾周脂肪囊等解剖标志,找到肾下极,用超声刀靠近腰大肌纵行切开肾周筋膜及分离肾周脂肪,沿肾下极向上游离直至显露蓝紫色的肾囊肿;③游离肾囊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囊肿破裂影响分离操作,同时注意勿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及血管;④囊肿完全暴露后,可在囊肿中央处切开一小口,吸净囊液,提起囊壁,用超声刀距肾实质边缘3~5 cm处切除囊肿壁,尽量去除游离的囊壁,以防复发。勿损伤肾实质,以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⑤囊壁边缘可电凝止血,但囊肿底部不宜电凝,否则可能损伤肾集合系统而导致漏尿;⑥处理肾盂旁囊肿应注意与肾盂鉴别,囊肿挤压没变化,而肾盂挤压则变空虚,或向囊肿内注水,其明显膨胀不易注入,而肾盂则可以注入;⑦术中因气腹原因静脉被压迫暂时不出血,因此手术结束前应将气腹压力减到1.1 kPa,仔细观察创面有无出血并及时止血。本组79例手术均获成功且疗效明显,提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疗效明显等优点,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7151718.
[2]KISSANE J M, SMITH M G. Path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M]. 2nd ed. Louis: C V Mosby, 1975:587588.
[3]HOBARTH K, KRATZIK C. Percutaneous clerosing of kidney cysts with alcohol[J]. Urology, 1991,30:189.
[4]罗波,孙立江.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43(2):18218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