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ry angi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A),随着硬件设备性能的提高及软件的开发应用,其技术水平和成像质量正逐步提高。临床实用价值开始显现。目前文献报道[1,2,4]多为屏气下进行CMRA。本研究目的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利用Motion-Trak实时导航技术进行CMRA的成像质量,并就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7例健康自愿者和1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患者5例,心脏冠脉搭桥术后1例。其中男29例,女6例,年龄23岁~78岁,平均52.1岁。
2.仪器设备 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ntera 1.5T磁共振仪,梯度场强30mT/m,梯度切换率150mT/m·ms。5通道心脏新劲相控阵线圈。配备心电向量(VCG)触发和呼吸鉴视装置。
3.成像方法 病人仰卧位,头先进。在胸前心脏体表投影处分别连接心电向量门控导线,在上腹部膈肌活动区放置呼吸门控感受器,根据心率不同调整相应参数。采用体表发射线圈和5通道心脏专用相控阵接收线圈。冠状动脉成像采用真稳态进动快速序列(B-TFE),扫描参数:TR3.3ms TE 1.7ms翻转角70度,同时使用SPIR抑脂技术,用以提高冠状动脉与心肌和脂肪的对比度。成像过程分步进行如下。
3.1标准四腔心成像 在自由呼吸状态下,采用多层2D分割梯度回波序列,分别行20层横断面,20层冠状面和20层矢状面的扫描,以确定心脏大体位置。在此图像基础上,通过左、右心室长、短轴位以及二腔心室间隔垂直位扫描,得到标准四腔心图象。
3.2 通过电影演示于心室舒张中、未期和呼气未确定采集数据,随后对扫描容积行实时运动修。将导航门控置于心、肝界面(图1),采用隔行的3D真性稳态快速进动回波成像序列(B-TFE)行横断面的第二次定位扫描,层厚5mm,共扫描20层。得到第二次定位扫描结果后,使用三点定位计划扫描工具(3-pint planescan 3PPS)定义与左、右冠脉平行的双斜平面,以供后续的高分辨3D扫描之用。
3.3 3D冠脉MRA,对于左、右冠脉MRA,与先前所述方法类似,TR5.8ms TE2.9ms射频激发角为恒定的110度。层厚3/~1.5mm,共采集20层,使用VCG,以确保心电触发的可靠性。通过个性化舒张期触发延迟来尽量减小信号采集期间心肌所固有的运动。所有数据都在自由呼吸条件下获得。
4.图像评价 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和一名心脏介入医师共同读片。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can Head Assocnition,AHA)推荐的解剖分段方法为标准[2],把冠状动脉分为9段。即左冠脉主干(LM,AHA第1、2段),左前降支(LAD)的近段(AHA第3、5段),中段(AHA第7段)和远段(AHA第9段),左回旋支(LCX)的近段(AHA第10段)和远段(AHA第14段),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中段和远段(AHA第18、19、21段),以冠状动脉各段显示完整清晰或仅有轻度的边缘模糊,定为显示满意。当能够连续显示LM全长,LAD近、中段,LCX近段及RCA近中段时,被定为CMRA显示成功[3]。
结 果
35例受检者均能配合完成检查。其中1例,因检查中“心绞痛”发作,中止检查。休息30分钟后,重新完成检查。检查时间40—90分钟,平均为51分钟。RCA近段和LM显示满意率为100%。RCA中段显示率为97.14%(34/35)。其中1例显示不满意者为房颤患者。RCA远段显示率为88.57%(31/35)。LAD近、中、远段分别为94.24%(33/35)91.42%(32/35)和77.14%(27/35)。LCX近、远段分别为94.29%(33/35)和74.14%(26/35)。CMRA显示成功率为91.42%(31/35)。
讨 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