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颅内肿瘤70例疗效分析 |
|
3个, 且颅内压增高不明显。(5)颅内肿瘤术后残留或术后复发或高龄、体弱难以承受手术者。(6)外科手术、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或其他手术方式均难以治疗的颅内肿瘤、AVM和功能性疾病。 在SRT治疗剂量上无统一标准,应跟肿瘤大小,部位,患者个体差异及手术、化疗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采用多靶点治疗,确保剂量分布的均衡,避免照射弧的交叉或重叠。本组病例,对于脑转移瘤、胶质瘤、松果体区瘤,由于它们对于放射线敏感,采用多分次,每次较小剂量,即5~10次,每次剂量3~6 Gy,间隔1~2 d/次,选择边缘剂量曲线80%,总剂量30~50 Gy,术后再加上普通外放疗20 Gy。对于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瘤,由于其对X线敏感性相对差,采用较大剂量少分次,即3~7次,每次5~7 Gy,间隔1~2 d/次,总剂量45~65 Gy。 其次SRT治疗后本组有17例发生放射性脑水肿,我们认为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1)肿瘤受照剂量是否均匀;(2)肿瘤接受的最大照射剂量;(3)等中心数;(4)肿瘤的体积;(5)正接受照射的剂量。从本组发生脑水肿来看病灶体积影响最大,因为病灶体积>4 cm 时会引起病灶受照射不均匀而产生脑水肿。 总之我们在SRT治疗颅内疾病过程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严格掌握适应证;(2)正确细致的定位;(3)剂量分布形状尽可能与病灶形状相吻合; (4)最优的治疗计划;(5)精确可靠的等中心校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SRT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7]。
【参考文献】 [1] Valentio V,Schinaia G,Raimondi AJ,et al.The results of radiosurgical management of 72 middle fossa meningiomas[J].Acta NeurochirWien,1993,122:60.
[2] 吕仲虹,杨天恩.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17-420.
[3]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179.
[4] Simonova G,Novotomj J,Vlaadyda V,et al.Relocatable flame for stereotactic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J].Int J Radiat,Oncol Phys,1991,20(3):599.
[5] 王 青,华 荣,尉永宽,等.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8,7(4):233.
[6] 杨开军,刘承勇,任文德.颅脑疾病X刀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3.
[7] 郝传国,赵大奇,秦 光,等.X刀治疗颅脑疾病59例疗效观察[J].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9,12(2):4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龙氏手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72例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压氧舱内针刺治疗脑中风偏瘫早期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