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CD14的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摘要】 目的 研究CD14基因启动子159C/T、260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A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例AMI患者及130例正常对照组CD14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CD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14基因159C/T多态性在AMI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14基因260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AMI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54倍(OR=1.654,95%CI:1.161~2.356),携带T等位基因的AMI患者血清CD14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260C/T多态性与AMI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AMI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CD14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AMI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CD14;基因多态性

  CD14是新近几年倍受关注的一种多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免疫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着密切关系〔1〕。然而,目前CD14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异常表达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研究CD14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AMI的关系,阐明其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联系,探讨AMI分子遗传学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1979年WHO对AMI的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AMI组患者120例,男87例,女33例,年龄52~85〔平均(62.7±10.9)〕岁。健康对照组130例选自门诊健康人群的随机个体,男90例,女40例,年龄51~82〔平均(61.8±11.8)〕岁,血常规、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心电图检查正常,均排除肝脏、肾脏、内分泌和脑血管等疾病。研究对象均为广西地区非血缘个体。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

  AMI于发作当时采血2 ml;对照组标本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 ml,用EDTAK2抗凝;采用已建立的改良碘化钠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70℃保存备用。

  1.2.2 PCR扩增

  参照文献〔2,3〕设计两对引物,由北京赛百盛有限公司合成。用于特异性扩增CD14基因包含159位点的一段DNA引物序列,上游引物为:5′GTGCCAACAGATGAG GTTCAC3′;下游引物为:5′GCCTCTGACAGTTTATGTAATC3′;扩增CD14基因包含260位点的一段DNA引物序列,上游引物为:5′TGGCCTAAGGCACTGAGGAT CAT3′;下游引物为:5′TCAGTTCCCTCCTCTGTGAACCC3′。CD14的PCR扩增反应体系均为50 μl,其中含10×PCR 缓冲液5.0 μl,2.5 mmol/L dNTPs 4.0 μl,上、下游引物各40 pmol,模板DNA10.0 μl,TaqDNA聚合酶2.5 U,不足体积用灭菌双蒸水补足至50 μl。置热循环仪(TC48/H型)中94℃预变性3 min;再按下列程序循环35次,即94℃变性45 s,59℃退火1 min,72℃延伸1 min;末次循环后,72℃延伸5 min。

  1.2.3 扩增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分别取PCR扩增产物10 μl,用5 U限制性内切酶Ava Ⅱ酶切CD14基因159位点,37℃孵育2 h;用5 U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酶切CD14基因260位点,37℃孵育3 h,反应终止后,消化片段在2.0%琼脂糖凝胶上电泳,苏木素尹红(EB)染色,染色后经紫外灯判断结果并拍照。

  1.2.4 血清CD14水平的检测

  采用ELISA测定可溶性CD14(sCD14)的血清水平,每次测定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2.5 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测定

  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遮蔽法直接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DNA测序证实的Wilson's病ATP7B基因第
    肺癌CDKN2/p16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食管癌低表达cDNA片段C6
    人类疱疹病毒6 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表面 颗粒
    羌族人群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SM6位点
    STR位点D19S253和D8S1179的多态性研究
    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 D14S1435 的F
    甲状腺肿瘤CD15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87表达及其意义
    sgp130 cDNA在痘苗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